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景德鎮舉辦倣明代葫蘆窯開窯活動

時間:2014年06月17日 10:01 來源:國際線上 字號:       轉發 列印

  6月14日是中國第9個中國文化遺産日,千年瓷都江西省景德鎮舉辦了出土文物精品展、倣明代葫蘆窯開窯等一系列活動,展示傳統的制瓷技藝。而每週六上午在當地舉行的學生自製陶瓷作品展賣活動,也讓人們看到了年輕一代的創意,以及薪火相傳的希望。 (記者 朱宛玲)  

  經過兩天的冷卻,景德鎮的倣明代葫蘆窯正式開窯。新燒成的瓷器站在匣缽中,被6、7位平均年齡60歲的窯工接力抱出——這些師傅都是景德鎮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人,燒了一輩子的瓷器。

  隨著越來越多的瓷器展示在眼前,空氣中開始瀰漫著豐收的喜悅。余姣英是他們中唯一的女性。此次開的這窯瓷器的坯胎都由她負責,每當精品出現,她表現得尤為開心。

  不一會兒,一個青花釉裏紅被捧了出來。余姣英捧著它,連説“難得”。

  “青花和釉裏紅一起被燒出來是很難得的。這兩樣是相剋的,有青花釉裏紅很難出來,有釉裏紅青花很難出來,相當難得。”

  傳統上,人們使用景德鎮周邊的馬尾松作為燃料。隨著技術的進步,更為便捷、精準,成品率也更高的液化氣窯開始廣泛使用。新技術提高了生産效率,但也讓景德鎮傳統的營造技藝和燒成技藝面臨著失傳的危險。而在行家眼中,氣窯燒出來的瓷器也缺少傳統瓷窯産品的溫潤、肥厚感。余姣英介紹説,

  “氣燒不到,它的光澤也不對。”

  “氣燒不到?”

  “燒不到。柴窯有它的松脂松油在裏面,更漂亮、更美。”

  據了解,為了讓景德鎮的傳統燒瓷技術延續下去,景德鎮自2009年起,先後復燒了明代的葫蘆窯、元代的饅頭窯,宋代的龍窯,以及清代的鎮窯,通過每年一、兩次的點火復燒,在實際生産中實踐、延續古代流傳下來的技藝。

  千年瓷都的名號不僅依靠傳統工藝來維繫,還需要在創新中被繼承。每週六上午,百餘位二十多歲、以景德鎮陶瓷學院的在校生和畢業生為主的年輕人會出現在位於景德鎮雕塑瓷廠的創意市集上,售賣自己的創意作品:把牛皮和陶瓷兩種材質結合起來的手鐲,遠觀有落葉滿桌的視覺效果的樹葉狀陶瓷擺件,用陶瓷營造出鐵銹感的馬克杯等等,琳瑯滿目。自2008年來,這裡逐漸成為當地的品牌活動,不僅當地人人皆知,還有外地遊客乃至外國遊客慕名前來。

  “每次我來景德鎮我都儘量選在週末,這樣我就可以來逛這個市場,看看這些年輕人的作品。”

  來自荷蘭的Maggie女士已經是第五次來景德鎮了。自從知道有這個創意市集,喜歡具有當代感的陶瓷作品的她每次來景德鎮都會到這裡逛逛。這一次,她收穫了幾件淡藍色有著格子布料花紋的食具。

  “比如這件,很有當代感。我喜歡它清新的顏色。儘管燒制得一般,但我喜歡這種把陶瓷和紡織品結合在一起的創意。同其他的不一樣。我更欣賞那些有自己創意,而非模倣傳統或是複製已有創意的作品。”

  對於文化遺産的傳承,這些“練攤”的年輕人也有著自己的理解。已經練了兩年攤的小尹認為,傳統技法和新鮮創意應該結合在一起。

  “對於年輕人來説眼光會新一點。做創意陶瓷肯定要從傳統中汲取好的東西用進去,比如傳統的技法是不能丟的,可以把自己創新的想法再結合傳統的比較成熟的技法結合到一起,做出點東西。”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