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美國記者何偉新作《奇石》發中文版 增補6篇故事

時間:2014年06月16日 10: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網北京6月15日電(上官雲) 15日晚,“《奇石——來自東西方的報道》讀者沙龍”在北京舉行。嘉賓、評論家止庵在談到這部書的特點時指出,作者在書中貫穿了關心而不迷狂的寫作態度,真正寫出了所描述事件的真實本質。

  《奇石》一書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作者彼得·海斯勒成長于美國,中文名何偉,曾任《紐約客》駐北京記者,以及《國家地理》雜誌等媒體的撰稿人。2006年以《甲骨文》一書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何偉曾自助遊歐洲三十國,畢業後更從布拉格出發,由水陸兩路橫穿俄羅斯、中國直至泰國,也由此開啟了他的紀實文學寫作之路。

  大致從上個實際90年代末期開始,何偉在中國生活十年,對中國當時的經濟騰飛有著近距離的直接感受。身為一個記者,何偉自言更想寫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奇石》是何偉的專欄報道集,收錄他的專欄文章,以及他出版過的長篇紀實作品中的一些精彩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出版的簡體中文版獨家增補6篇故事,包括4篇《甲骨文》故事以及兩篇有關埃及的報道。

  對於新作的書名,何偉這樣解釋:“中國就像一塊奇石,每個人都能看出不同的樣子。”他表示,自己總愛描寫那些同樣處於變動之中的人們……不過,他們都樂於交談,因為他們都醫學會用外來者的眼光描述自己身處的環境。

  漢學家史景遷肯定了該書的價值。他曾這樣評價道:“何偉的作品以絕妙的語調和姿態賦予他所描繪的時刻以生命,他直到何時應該等待事情的發生。”

  在當天的沙龍上,止庵從寫作態度方面分析了這部作品。他表示,該書在寫到東西方的時候,無論是中國、埃及抑或美國都貫穿了一種關心而不迷狂、冷眼旁觀而不高高在上的態度,相較而言,這種態度在中國作品中比較少見,“正因為如此,書中寫出了真實本質的東西,對事件的觀察極為洞徹。”

  學者梁鴻則表示,何偉在這本書中,以外國記者的身份看到中國,表現除了對中國以及中國人的熱愛。《奇石》的內容比較龐雜,同時使用外國記者的交叉視野,不僅認知文字詞語,對事件內部的文化結構也試圖了解並進行思考,剖析其內部精神的生成起源。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