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於上海的著名漫畫形象“三毛”將被好萊塢拍成動畫電影。昨天,張樂平之子張慰軍向記者透露:這事“八字有一撇了。”
三毛有意“出國拍片”
張慰軍是張樂平7個子女中最小的兒子,他剛參加了“張樂平三毛巨獻——國際影視作品合作簽約儀式”,從成都回滬。因為力推此事的製作人趙蕓祖籍成都,因此協議選在成都簽訂,“但最終的啟動儀式將在北京舉行。”因為涉及商業機密,代表7個子女出面的張慰軍表示:“我只可以透露,好萊塢八大公司中的一家,已經和投資方進行了實質性接觸。”他還表示,製作人趙蕓已經赴美進行商談。雖然他們作為後人受邀擔任這部動畫電影的藝術顧問,但具體是否“上任”,還是要看趙蕓方面與美方協商後的最終意見——這其中還包括版權是否會被分享,編導是否會中外合作等核心問題。不過,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三毛進軍好萊塢,八字有一撇了。”
海外挖掘全新價值
讓三毛走向國際,是張樂平子女的夙願。大兒子張融融表示,他們已經為此努力了十多年。“因為三毛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我們也想讓外國人知道他,就像我們也知道比利時漫畫家埃爾熱的丁丁一樣。”
張樂平子女産生讓三毛“出國”的念頭,是因為歐美藝術家對這一形象的高度認可。曾經與法國、比利時接觸過動畫片製作事宜的張融融透露,當比利時漫畫博物館館長看到三毛形象後,覺得其藝術價值很高,還收藏了若干作品,逢中國人來參觀就驕傲地展示出來。雖然讓三毛去法國、比利時“拍片”的合作意向沒有達成,但是他和小弟張慰軍都談及了歐美同行與國人完全不同的審美觀。他們説,國內人都覺得三毛是個苦孩子,他的故事也很老套;但是歐美人卻覺得,孩子在成長期吃苦是磨練,三毛的故事反映的是一段中國歷史,而且很具有上海地方特色。與國內已形成思維定勢的動畫人不同,海外同行不僅肯定了三毛造型的藝術價值,也認同這個故事擁有全球市場。“而且,三毛在海外華人中的知曉度也很高。”張家兄弟補充道。
國內尋覓屢屢碰壁
此前,國內與三毛相關作品已有美影廠1958年拍攝的動畫片《三毛流浪記》;2006年由央視拍攝並播放的動畫片《三毛流浪記》。而在真人電影方面,則有1949年的老電影,以及張建亞拍攝于1992年的《三毛從軍記》。此外,美影廠1984年製作過三毛的動畫片,但是製作了一半,主創人員就過世了。此外,廣東深圳一帶的“加工片製作風潮”,也讓美影廠人員流失不少,最終導致這部動畫片“夭折”。
為讓三毛走出國門,張家後人曾經在國內主動聯繫過多家電影製片廠、動畫製作公司等單位,但是對方要麼先開口問他們要錢,要麼就沒有下文。“談不成的具體原因現在也講不清楚了”,張融融淡淡一笑。
大部分時候,都是他們找別人,此次是美籍華人趙蕓自己找到府來。她對三毛的“過去”十分了解,“未來”頗有信心。所以張家後人,就把“三毛”託付給了這位製作人,靜候接下來舉行的開機儀式,以及2年後的全球上映。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