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一個“饅頭”差點引發了一場沸沸颺颺的娛樂官司。陳凱歌對《無極》的“維權”讓我們對“網路惡搞”有了粗淺認知;八年後,有媒體追問陳曉卿對《舌尖上的宿舍——泡麵》的看法,他説:“大家都在模倣都能拍那不是好事嗎?”萬箭穿心,再來一“賤”,也許陳曉卿這番言論有些“故意”,但“精英文化”與“草根文化”終於相濡以沫,可見是極好的。僅僅八年,一個是“舌戰”牽扯的血案,一個是“學舌”製造的笑談,人心向好,隊伍也變得好帶了。任俊
《舌尖2》自開播以來,質疑層出不窮。有人説,“舌尖”油光不再清亮;還有人説,“口水”成分一頭鎖著味覺系統,一頭則鎖著發自肺腑的差評。“舌尖”俘獲的只是所謂精英階層的內心,鏡頭對準的永遠是他們鮮能嘗到的“原生態”,看看那些松茸、跳跳魚……這些東西在超市被標為“天價”,卻只是身處“秘境”的老百姓的“日常”。
就在《舌尖2》昨日乘勝追擊宣佈籌拍電影之時,一碗由四川小夥炮製的“泡麵”半路殺出,千萬點擊量,紅透網路。究其因,不難發現,泡麵正是離我們最近、最“日常”的食物,再串聯同窗情誼,尤為真摯動人。
無論精英文化,還是草根文化,只有來於民間,上升到主流,再回到民間去深深汲取營養,在草根階層鮮活的土壤中醞釀、發酵,才會起作用。如果説《舌尖1》是難覓的食材,《舌尖2》是家長裏短,那“舌尖上的泡麵”則是掃向世人的真正豹尾,只有當“精英”和“草根”攜手狂歡時,才顯大道無形。
當太平洋再次吹來暖濕的季風,我們希望,瘋長的不僅舌尖之下傳遞的創意與智慧,還有落入我等平民飯桌之上的情義。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