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虛假的“600萬元購畫款”銀行到賬短信,坑騙走了畫家李老先生的24幅畫作。近日,涉嫌詐騙罪的三男子在海淀法院當庭受審。
三男子是如何炮製的這“銀行到賬短信”的?老人又怎會信以為真?
稱600萬買畫
畫家輕信
海淀檢察院檢察官當庭指控,去年8月16日和17日,被告人鄒某、楊某、雷某兩次來到北京市海澱區李老先生的家中,冒充貴州茅臺酒廠(集團)工作人員,謊稱以600萬元購買李老先生的山水畫作品,最終騙走了24幅山水畫作品,經鑒定共計價值43.2萬元。
據三人稱,這種銀行到賬短信詐騙方法是雷某閒聊天時提起,但他們一直沒有實施,直到來到李老先生家,發現老兩口防範差,便臨時下手了。
記者了解到,三男子都是江西南昌老鄉,兩個僅有小學文化,一個是初中文化程度;兩個是農民,一個無業。此前,他們就經常收集畫家名冊和聯繫方式,打電話聯繫,並到府用宣紙和毛筆換取畫家習作,然後拿去賣。現在很多畫家都不願意讓人到府了。這次,他們打電話時直接以“買畫”的理由,要求到府看畫。
他們自稱是茅臺酒廠人事處、北京辦事處和採購部負責人,買畫張挂在單位或送禮用。楊某有一張酒廠採購部經理的名片,但上面用的是“王華”的假名,而他也只是曾在酒廠做過推銷工作。70多歲的老兩口信以為真,在家裏熱情接待了三人,“還給我們切西瓜吃。”男子供述説。
手段不高但管用
拿走畫作
第一天他們到府“看畫”並拍照,表示“要回去跟領導商量”,實際上也踩了點。他們發現老兩口防範差,手機也隨意放置,經常不帶在身上。於是第二天,鄒某和楊某到府前,買了一個臨時的手機號。
兩人稱“領導同意了”,他們一次買下李老先生的20幅畫作,並要求附贈另4幅小畫。鄒某和老兩口聊天,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楊某則伺機偷偷把老人的手機拿進衛生間,將剛買的臨時號碼存入老人的手機通訊錄,姓名存儲為銀行客服電話“95588”。
然後,把老人的手機偷偷放回去。“馬上去銀行轉賬600萬,”他們表示。但沒人真去。一人在老人家外,用臨時號碼給老人發了一條短信:“你尾號……的儲蓄卡賬號8月17日12時05分現金收入人民幣活期餘額600萬(工商銀行)。”
以前商量時,他們猶豫過,不知老人賬戶裏原有多少錢,發短信“餘額600萬”會不會引起懷疑。不過,老兩口竟未起疑,將24幅畫全部給了在老人家等待交貨的另一人。直到老人下午去銀行查賬,才發現根本沒有600萬進賬,遂急忙報警。
手機功能強大
要看管好
三人將畫瓜分後拿到濟南去賣,但沒賣掉,又問北京的朋友是否買,並寄出兩張,但被警方截獲;其餘22張畫也最終物歸原主。
法庭上,對於公訴的事實與罪名,三名被告每人平均表示無異議,但希望“從輕處罰”。
三嫌犯落網後,有家屬表示願意再賠償。而善良的老畫家認為自己已拿回畫作,嫌疑人家裏經濟條件也不好,就沒讓他們賠。
此案未當庭宣判。庭下,檢察官提醒大家特別是老年人:勿輕信陌生人自己介紹的身份,可向相關單位進一步核實。別讓陌生人尤其是多人進入自己的私人住所,以防家庭成員人身受到威脅,或遭受財産損失。
如今,手機號碼的身份認證功能使用得越來越頻繁,可接收銀行到賬資訊等,很多人為了省事,也不去銀行核實,僅依賴手機、網路等手段了解賬戶餘額、支付交易情況等。檢察官提示,要看管好手機等私人物品,除非緊急情況,否則別讓陌生人接觸和使用自己的手機。
本報記者 林靖/文 韓瀚/攝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