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瀋陽5月25日電 (王嬴)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楊久清23日因心肌梗塞搶救無效逝世,享年96歲。這位鮐背老人80多年間傳承和演繹了千余則民間故事,記者25日赴老人家中祭奠。
在瀋陽市新民市大民屯鎮,幾乎無人不知這位“滿腹故事”、愛説愛笑的“民間故事大王”。一位中年人回憶,上世紀60年代,每天晚上當地人都聚集到皮革社聽楊老講故事。《閻王請醫》、《神童謝晉》、《高堂即佛》……楊老根據現場情況和聽眾要求,講的故事從來不重復。
楊久清1919年出生於大民屯鎮一戶穆斯林家庭,受家中老人熏陶,從小愛聽故事。8歲開始,他便在學堂、田間地頭、家中講故事,把儲存在腦海中的民間故事講給當地民眾聽。
楊久清家在當地開了一家餐館,南來北往的客人帶來一些民間神話傳説、奇聞趣事。由於楊久清記憶力好又善於表達,久而久之他的“故事庫”越來越豐富。
據當地文化館和楊久清後人統計,他講述的民間故事達998則,再加上一些零散故事和片段,楊久清80多年間講述千余則故事,涉及稗官野史、古代人物、本地歷史、回族民俗等多種題材。2007年,“楊久清民間故事”被列入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2011年,時年93歲的楊久清行動愈發不便,不能到處講故事,於是自費創辦了“楊久清”民話館,請大家到他家中聽故事。這間民話館的視頻展區25日滾動播出楊久清講故事、唱大鼓的視頻資料,然而“鎮館之寶”楊久清老人卻已不在。
楊久清的女兒楊淑范傳承了父親講故事表演時的技巧,楊淑范説,家族決心將父親的民間故事和樂觀積極的精神代代傳承。
新民市文化館館長宋長新説,楊久清的民間故事語言生動、繪聲繪色,對東北遼河流域口頭文學有較大覆蓋性。老人去世前,留下了幾乎所有民間故事,這也是後人對老人的一種慰藉。(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