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濟南5月23日電 (邢利宇 王曉慧 張欣)高鼻梁、藍眼睛、黃頭髮,開口是流利的中文,而且還在會場裏參加儒學文化的舌辯,甚至他們對於中國的了解都已經超過了一些中國人。在第三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現場,記者見到了許多這樣的外國人,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並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其中。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宗樹人來自加拿大,曾經在中國成都生活了六年,走過了中國西南的許多小鎮。在這期間,他接觸了道教和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中最吸引他的是中國人把儒家思想貫穿在生活中,教會人們在生活中怎麼幫助別人。所謂“仁者,愛人”、“言傳身教”,都是只有在人與人交往中,才能實踐這種儒家思想。“如果只是口頭説説的儒家思想,我不會像這樣感興趣。”宗樹人説。
宗樹人是第一次參加尼山論壇,他覺得論壇的氣氛非常活躍、自由,“大家發言都很直爽,也涉及到深層次的哲學問題、社會現實,還有很多創新性想像力的發揮,體現了學術自由。”
同樣是第一次參加尼山論壇的,還有俄羅斯人馬良文,他的職業和宗樹人一樣,是臺灣淡江大學的教授。
説起參加尼山論壇感受,他直説“有意思、有意思”。1967年,19歲的馬良文開始在莫斯科大學學習中文。因為對東方文明充滿了興趣,所有來自中國的東西都仿佛閃閃發光在吸引著他,他涉獵廣泛,什麼都想接觸、什麼都想學習。“我最喜歡的是道家思想,喜歡老莊,也喜歡研究先秦思想。”馬良文説。
現在,馬良文還在研習太極拳,和太極拳第一次結緣是在1984年,但真正體悟到太極拳的妙處,是在到了臺灣教書之後,他説,在臺灣遇到了一個十全十美、很有功夫的太極拳導師,這才算是真正入了門。
九年前從韓國來到中國,曾在大連、北京、煙臺、香港、威海等地進修語言或工作,鄭勝珉現在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就讀碩士研究生。從9歲開始,他就開始練習書法、也學過簡單的古書,對中國文學的興趣也播下了種子,到了讀大學時,也就自然而然就選擇了中文專業。由於仰慕山大文史見長的盛名和孔子故里的底蘊,他毅然選擇了在這裡繼續深造,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化。
尼山論壇開幕之前,鄭勝珉就對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尤其是中韓學者對話充滿了期待。他説:”希望這種交流活動越多越好。中國能學到自己忘記的或未發掘出的儒學思想真諦,韓國能領略儒學發祥地的儒學真面目。”
鄭勝珉今年畢業後就要回家鄉首爾。出於對中國文化和語言的熱愛,他決定今後從事漢語教學工作,即使不能如願,也要找跟中國相關的工作,做文化交流使者。(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