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週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新館開放,栩栩如生的狩獵場景展示,吸引了不少孩子的注意力。 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周崗峰
一名小朋友正用手比畫“北京人”復原像。
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週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用來收藏、保護和研究週口店遺址歷年來的考古發掘物。除基本陳列和臨時陳列外,還有4D影院、互動展項、模擬場景等內容。
綠樹和石洞之間,一些“北京人”在取火,一些在狩獵,一些站著的神似在沉思。昨日是世界博物館日,上午,週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新館開館,通過各种先進技術,向參觀者再現了“北京人”當年的生活場景。
新館造型似“石器”展出文物1600件
週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新館在老館東約1公里處,遠遠看去,建築由南向北逐漸降低,與周邊山脈天際線及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外立面線條簡約、粗糲、剛毅,多折面的面與面之間,形成鋒利的石器“刃口”結構。
據新館展陳設計人王凱介紹,週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遷建工程于2011年7月開工建設,新館面積達8000余平方米,是老館的8倍。建築層次分為地上兩層,地下一層,創意源於“北京人”製作和使用的勞動工具——石器。
據介紹,新館展出文物有1600多件,而老館僅展出了500余件,增加的部分主要是一些石器,即“北京人”當年的工具。
七成異形展陳增強空間感
為呼應新館“石器”造型,展陳設計中採用70%的異形展陳。觀眾在新館的展廳裏會看到“北京人”頭蓋骨原物遍佈玻璃展臺中。石器墻也打破展陳規則,以懸挂方式鋪滿一面墻。這種展陳方式在週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是“獨一份”,其他博物館很少採用這種方式。
“這樣的展陳可以讓觀眾有更強的空間感,讓人能貼身感受‘北京人’曾經的生活方式,重現當初的生活場景。”王凱介紹,新館裏最重要的展陳便是各種猿人頭蓋骨以及石器,館裏還採用了很多以山洞為主題的展示空間,例如“北京人”用火等場景。
據了解,新館票價30元。
■ 現場
螢幕前揮揮手可變身“北京人”
從正門走進週口店博物館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著一頭獵物,直立行走的力量感,栩栩如生地還原了“北京人”的狩獵場景。這個“北京人”高4.5米,不少觀眾紛紛與其合影。
而在場景展陳區,則展示了“北京人”當年的生活。一片綠陰之下,兩個“北京人”蹲在一堆柴火旁邊正在生火,紅色的火苗小小的,正在燃燒。另外一側,幾個強壯的“北京人”則正在狩獵,一隻鹿倒在地上,眼看就要成為其食物。
參觀過程中,觀眾還可利用人機互動,和“北京人”比個頭,比腦容量,甚至變身“北京人”。
在一個帶攝像頭的機器旁,只要遊客揮手與螢幕上的手掌相呼應,螢幕馬上會顯示以遊客的相貌自動生成的“北京人”模樣,而這個“北京人”往往比你實際要矮、骨骼也更細一些。
據介紹,北京人的身高是男女平均分別在156釐米和144釐米,這顯然要低於現代人,而腦容量也要比現代人小一些。
今年是第一顆“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發現85週年。因此,昨日還首播了反映幾代博物館人曆盡艱辛,尋找失蹤的第一顆“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的電視劇——《執著的追蹤》。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中,觀眾可以了解到第一顆“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的追尋歷程。(記者郭超)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