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孫中山與宋慶齡結婚照原拍真品現身 曾流落鄉間

時間:2014年04月09日 09:08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清軍將官使用的指揮刀。

  孫中山就任海陸軍大元帥的留影。

  當下,一場特別的展覽在廣州市國家檔案館隆重登場,展品均由民間軍品收藏發燒友提供:從清代新軍的指揮刀與佩劍,到同盟會的誓詞水煲,再到孫中山、宋慶齡的原拍結婚照片,還有外人難得一見的飛虎隊胸標、臂章和戰衣,乃至天地會的“保護費”收條、康有為在舊金山成立的保皇會的入會會票……應有盡有,令人目不暇接,大開眼界。看著這些展品,只覺得以往書本里學到的歷史知識一下子變得十分生動而親切。這一期的“檔案解密”,就讓我們與這場“百年軍品展”來一次零距離接觸吧,當然,如果你有空帶著孩子去現場看一看就更好了,相信一定會不虛此行。

  圖片/廣州市國家檔案館與廣東省收藏家協會陳建平、何錫鈿、林健文聯合提供

  飛虎隊救命簿亮相

  各位讀者對飛虎隊一定不會陌生。1940年,陳納德將軍在美國招募了約一百名飛行員,成立了美國志願航空隊,到中國作戰。從1941年底到1942年7月,“飛虎隊”在華作戰期間共擊落日機近300架。由于驍勇善戰,“飛虎隊”在中國聲名遠揚。“飛虎隊”還開辟了飛越喜馬拉雅山的駝峰航線,突破日軍封鎖,為中國戰場運送物資。至抗戰結束,第十四航空隊共擊落日敵機2600架,擊斃日軍官兵近7萬名,為中國的抗戰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里展出了當時飛虎隊隊員的戰衣、胸標、臂章、血幅,以及他們隨身攜帶的4種語言翻譯的救命簿。

  這些是軍品發燒友林健文先生費盡辛苦,搜羅來的實物,都是當年伴隨著飛虎隊隊員出生入死的見證。看著這些已頗有磨損的實物,你是不是聞到了一股戰場上的硝煙?

  醉里挑燈看劍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如果你是個冷兵器愛好者,一定不要錯過這里展出的軍刀和寶劍。這里有清朝的將官指揮刀,威風凜凜的龍頭透出一股肅殺和威嚴。袁世凱當年在天津小站練兵的時候,佩戴的就是這樣的指揮刀;黎元洪在武昌起義發生時,佩戴的也是這樣的寶刀。如今,這些風雲一時的人物早已遠去,只有凜凜的刀鋒,留下“沙場秋點兵”的回聲。檔案館同時還展出了抗戰期間國民政府空軍飛行員的佩劍,以及海軍的佩劍。收藏者陳建平先生介紹,這些軍品都是他在十幾年前四處搜羅得來的,現在外面已經很難再找到這樣的實物了。當時的保存者也是冒了相當大的風險,才將這些實物留存下來的。

  孫中山原拍照

  曾流落到鄉間

  這是兩張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照片:一張是1917年9月,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時的留影,另一張是1915年孫中山與宋慶齡的結婚照。不過,平常我們看到的都是復制品,而這次展出的是原拍真品,其價值不言而喻。這兩張珍貴的老照片都是軍品收藏發燒友何錫鈿先生提供的。何先生說,他是在鄉下搜羅到這兩張照片的,至于這兩張照片何以流落到鄉下,他也不得而知,因為收藏這個行當有個潛規則,就是只辨真假,不問來頭。雖然我們無法知道這兩張老照片“顛沛流離”的背後,到底有著怎樣蕩氣回腸的故事,但在這兩張老照片前駐足片刻,厚重的歷史感油然而生。

  籌餉

  美國著名金融史學家弗格森曾說過,如果你忽略了金錢的運作,多半也就弄不明白王朝更迭與戰爭勝負背後的深層次原因,也必然就讀不懂歷史。的確,小到柴米油鹽,大到徵戰四方,如果沒有錢的話,那就什麼事都成不了。

  何錫鈿先生對近代華僑支持革命的歷史頗有研究,他告訴記者,孫中山先生在舊金山為募集資金對華僑演講時,開場白往往就是“你們出錢,我們出命”,話雖直白,道理很深。所以,這次還展出了各個時代流行的紙幣、股票,中華革命軍籌餉的捐票,甚至還有康有為主持的中國保皇總會的會票,以及天地會收了保護費後開出的收條。各位讀者,趁著展覽還有近一個月的時間,趕緊過來瞧瞧吧,可以長不少歷史知識呢。

  這是清代廣東官錢局發行的紙幣,上面有中文、有英文,還有滿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背面還標注了“每元重庫平七錢二分”。這種鈔票也叫“龍洋”,也就是說,這張十元的鈔票價值白銀7兩,按照當時六七十兩白銀就能買上幾間平房的物價水平來看,這也算是一張大鈔了。

  這是1897年中國保皇總會入會的會票,會費是5個現大洋。何錫鈿說,當時舊金山的一個華工辛苦一個月,也只能掙到這點錢。“康有為的保皇會在舊金山最起碼有幾十萬會員,不過康有為拿了很多錢去搞自己的實業,他私心太重,這一點根本不能和孫中山相比。孫先生真是一點私心都沒有,所以華僑都願意捐錢給他。”何先生說。

  這是中華革命軍籌餉的捐票。捐票上寫明:“憑照中華民國成立之日,準列名為優先國民,概免軍政府條件之約束而入國籍。”讀者你要問了,捐票上的“天運辛亥年”到底是哪一年呢?其實就是1911年,即辛亥革命成功的那一年。因為當時還沒有陽歷之說,所以用的是同盟會的天運幹支。如果你有興趣翻一翻關于當時歷法的資料,會有很多有趣的發現呢。

  這是珠江中隊順德人民遊擊隊的徵糧單,上面寫道:“我人民解放軍自渡江解放京滬漢後,即揮師南下,追擊蔣匪殘余……本隊伍為響應大軍南下,及早解除人民痛苦,亟須積極發展,尤以糧餉之籌措,更須多方進行。茲請貴鄉紳父老對人民隊伍予以協助,即籌幹谷……斤,並希在五天內答覆。幸勿延誤為要……”一張小小的徵糧單,似乎讓人回到了那個年代。記者王月華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