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清明節為啥要掃墓?千名大學生僅一人知道

時間:2014年04月08日 09:55 來源:長沙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有多少大學生能背得出這首小學就應熟讀的節氣歌呢?近日,在一份針對近千名高校學生的網路調查中,近八成受訪者能説出清明節的具體日期,但幾乎沒人知道清明節掃墓的來歷,僅有兩成多受訪者可以準確背出“二十四節氣歌”。

  “清明為何既是節氣又要掃墓?”由某網站發起的線上調查統計得出,僅有一名同學知道清明節掃墓來自寒食節。“實際上,中國古代歷史中本有兩個節日,一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主要用於指導農耕;一為寒食節,旨在掃墓和緬懷親人。”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吳廣平解釋,由於清明節和寒食節在時間上只隔一兩天,先人們就將這兩個節氣合二為一了。

  同時,僅22.7%的學生能背得出二十四節氣歌,其中或來自農村家庭,自幼耳濡目染農耕知識;或是教育課本的差異,只有部分省的教育課本中目前保留二十四節氣的內容;或父母本身對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比較重視,要求學生從書本中了解,雖沒有實際經驗,但也可以將二十四節氣歌倒背如流。

  “當今年輕人的生活環境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像父輩一樣了解二十四節氣。”吳廣平教授認為,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和歷史知識的陌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他表示:“應該把關注重心上升到全民關注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播上來。目前,國家正在啟動的高中階段課標修訂,將把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列入修訂內容,並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中考、高考升學考試中的比重。這能夠引導學校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記者 徐媛 實習生 李一凡)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