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黃山“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成效顯著

時間:2014年02月17日 14:47 來源:中國文物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從今年開始,安徽省黃山市將鞏固“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的實施成果,將保護範圍由古村落、古民居擴大到古祠堂、古牌坊、古書院、古戲臺、古水口、古橋、古塔、古井、古亭、古道等方面,全面推進“百村千幢”工程提質增效 。  

  從2009年起,黃山市啟動為期5年的“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選擇101個古村落和1065幢古民居進行綜合保護和開發利用,探索文化遺産保護利用新模式。5年來,全市投入60余億元,實施101個古村落和1325幢古民居的保護工作,打造19類、964處新型業態,建成湖邊古村落、秀裏影視村、黎陽故邸等集中保護地13處。 

  黃山市堅持“原地保護為主、異地保護為輔”的原則,出臺古村落規劃、古民居搶修、遷移、認領、土地轉讓、房屋登記、資金支援、相關程式等一系列規範性文件,設立4億元專項引導資金,通過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形式,用於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和項目保護,並鼓勵各種市場資源積極參與,吸引了70%的社會資金投入,打造了一批鄉村藝術會所、農家樂、民俗客棧、傳統手工作坊等,推動古村落、古民居由原來文化觀光的單一利用模式向多元業態轉變。 

  黃山市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逐一編制古村落保護利用規劃和古民居保護利用實施方案,按照文化體驗、鄉村體驗、休閒度假、攝影繪畫、文化創意、農業生態等19種類型進行規劃,突出維持原貌、修舊如舊,保持基本格調與韻味不變。在工程實施中,以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徽派古建築聚落保護利用和傳承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安徽試點省項目“徽州古民居保護利用關鍵技術與示範研究”的實施為契機,與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合作開展技術攻關,重點解決古村落的環境整治、污水處理、墻體開裂、地基加固以及古民居的防腐、防蟲、防火、防漏、防雷、防盜、防潮處理等共性關鍵技術。 

  黃山市實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解決了“有人管、有錢修、可利用”等問題,不僅成為文化體驗、鄉村旅遊的新業態,也帶動了當地群眾就地就業、增收致富。2013年,全市鄉村旅遊接待量達到2550萬人次,實現收入150億元,再創新紀錄。(江忠寶 周秀峰)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