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麵粉捏塑的各種小動物惟妙惟肖。 丘佳納 攝
用麵粉捏塑的各種小動物惟妙惟肖。 丘佳納 攝
用麵粉捏塑的各種小動物惟妙惟肖。 丘佳納 攝
中新網梅州2月12日電(唐林珍 丘佳納)在元宵節前後,“中國青花瓷之鄉”廣東大埔各地都會舉行富有客家傳統特色的鬧元宵活動:迎燈。12日正月十三,大埔縣光德鎮上漳村一年一度的迎燈盛會如期舉行。
當天,在光德鎮上漳村高挂大紅燈籠的圓形圍龍屋——乾泰樓,人們早早就在這裡擺滿了祭祀用的雞鴨、全豬、工藝品,與各地不盡相同的,這裡人們祭祀用的各種物品中,馬、魚、龜、海螺、蛇、青蛙等各種用麵粉等捏造的的小動物擺飾惟妙惟肖、引人注目,用菜蔬瓜果組成圖案的微雕花盤,手藝的精湛,令人嘆為觀止。
據了解,作為傳統陶瓷之鄉,光德鎮過去家家戶戶制陶瓷、畫陶瓷,具有深厚陶瓷文化底蘊。為弘揚陶瓷文化和提高陶瓷技藝,相傳當地以麵粉及各種彩色顏料調製成各種擺飾,用蔬菜、松花、果品製成的盆景等,通過這種方式考量各家的技藝水準,琳瑯滿目、工藝精雅的工藝品有著鮮活的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也顯示出當地村民們獨具的匠心。
據介紹,從黃昏開始,由鑼鼓班、燈籠、龍傘、扛神、八音班、舞獅隊組成的迎燈隊伍要經過長生堂、乾泰樓等10多個接燈點,整個活動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早上。迎燈這一民俗除了寄託村民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心願外,也成為當地展示陶瓷文化、人文藝術的平臺。(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