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舌尖2》3月開播 吸金8000萬堪比《私人訂制》

時間:2014年02月07日 10:06 來源:文匯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舌尖2》)將於3月首播,由於第一季的大熱,第二季在立項之初就被廠商追捧,投放廣告超過8000萬元,堪比電影《私人訂制》的植入廣告。

  紀錄片的市場影響力能和電影大片平起平坐,被不少人當作紀錄片迎來産業春天的信號,並對紀錄片的商業開發充滿想像。中國紀錄片真的“馬上有錢”?央視紀錄頻道總監劉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舌尖2》的商業號召力只是個案,“面對商業開發,紀錄片不能濫用人氣,為追逐利益損害真實和真誠。”

  紀錄片商業吸金比肩電影大片

  《舌尖2》的美食內容比第一季增加20%,涉及全國30多個地方的美食,足以令熒屏前的“吃貨”興奮一陣。不過在業內看來,更搶眼的是《舌尖2》收穫的8000萬廣告。業內人士任先生表示,這意味著紀錄片獲得了和新聞、影視劇、綜藝節目比肩的人氣,正在成為資本“集中火力”聚焦的優質資源。獲得8000萬元的廣告支援,國産紀錄片是第一次,這個數額幾乎和以市場運作聞名的馮氏電影不相上下。馮小剛的電影《私人訂制》,憑藉房産、汽車、旅遊景點、交友網站等植入廣告,獲得8000萬元。相比馮小剛十多年積累的品牌效應,《舌尖2》收穫商業關注的速度可謂躥紅。

  “按照影視行業的慣例,商家贊助某文化産品之後,還將以1:1的比例投入宣傳資源,這意味著商家將投入另外8000萬,幫《舌尖2》做宣傳。”一位圈裏人告訴記者,在電影中植入廣告的商家,還會利用電影元素為自己的商品做廣告,這些宣傳商品的廣告,也在無形之中增加影片的曝光量。“也就是説,《舌尖2》的商業價值在廣告商眼中至少值1.6億元。”

  紀錄片植入廣告等於自砸招牌

  不過,遭遇商業的密集關注,是否會影響紀錄片的真實性?廣告産品是否會被偷偷植入《舌尖2》?

  “我們都不敢説自己是《舌尖》攝製組的。就怕被飯店館子的老闆架走去拍他們的東西。”一位參與《舌尖2》拍攝的紀錄片製作人告訴記者,找到府來尋求“合作”的商家太多,許多人都希望通過紀錄片推銷自己的美食産品。

  不少商家還通過新媒體打起了《舌尖》的主意。早在去年1月,《舌尖2》尚未開拍之時,就有一段號稱為“《舌尖2》預告片”的視頻在微博流傳。後經核實,這段視頻其實是一段品牌宣傳廣告。更讓《舌尖》劇組哭笑不得的是,還有“記者”追問總導演陳曉卿,“您覺得某某品牌的産品怎麼樣”。

  “想做紀錄片,就必須拒絕植入廣告。”劉文表示,儘管國內紀錄片正在嘗試商業化,但是紀錄片的真實性原則不能丟。“《舌尖》的動人之處在於真實,這種真實不僅是鏡頭下的食物和人物,更是故事中的感情。《舌尖》的品牌來自真誠,其中如果混入廣告,觀眾就會産生不信任,等於在砸自己的招牌。”

  大部分紀錄片依舊“談錢色變”

  從《故宮》到《外灘》,中國的紀錄片大片越來越好看,也越來越有商業品相,熱門紀錄片的海外收購價高達每分鐘1萬元。紀錄片行業真的“脫貧”,甚至收益不錯?

  “不是所有的紀錄片都會有《舌尖》這樣的高關注度。”劉文告訴記者,放眼整個紀錄片行業,一部片子依靠自身的影響力收回投資成本的並不多。以英國廣播公司BBC這樣的海外影視巨頭為例,其一年製作的十幾部紀錄片中,也只有三四部“名利雙收”,觀眾能記住的往往也只有《人類星球》、《地球脈動》、《美麗中國》這樣投入大、社會反響高的片子。

  “1分鐘1萬元只屬於頂級紀錄片,更多的紀錄片‘每分鐘300元起,能賣到1000元就心滿意足。”紀錄片製作人林航告訴記者,大部分紀錄片“談錢色變”,依舊在掙扎,“能有影視劇這樣影響力的,不到紀錄片總量的1%。”

  業內人士表示,紀錄片行業想要生存,往往需要依託一個頻道或者一檔欄目,在推廣熱門紀錄片的同時,“打包搭售”一些不那麼熱門的紀錄片。比如去年11月開播的輻射全國的紀錄片欄目《紀錄中國》,以每年5000小時節目的“純投入”,嘗試培育紀錄片市場。“紀錄片也應該走出熒屏,將産業鏈延伸至實體消費。”劉文表示,繼去年央視紀錄頻道聯手國家大劇院舉辦“美麗中國”大型紀錄片交響音樂會之後,接下來會有更多的紀錄片商業拓展,甚至會引入品牌做戶外産品,並推出旅遊合作項目。“面對商業誘惑,紀錄片得Hold住,不能舍本逐末放棄價值判斷和專業理想。”

  本報記者 王磊 張禎希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