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業內人士:中國馬戲應該開一堂表演課

時間:2014年01月29日 16:06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日,第38屆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頒獎典禮在摩納哥舉辦。意料之中,中國雜技榜上有名:四川遂寧市雜技團表演的《倒立雙人技巧》和武漢市雜技團表演的《飛輪蹬人》節目雙雙獲得“銀小丑”獎。

  中國雜技的“難度”、“驚險”已獲得國際廣泛讚譽。當日4個多小時的比賽中,主持人在介紹來自全世界10個國家的30多個雜技時,僅對兩個中國節目稱讚時用上了“難以置信”的評價字眼。全場也唯獨是兩台中國節目表演結束後,出現了全體觀眾起立、鼓掌、叫好的場面。

  儘管獲得評委和觀眾一致好評,但這兩台高難度的中國雜技依然沒能最終捧得這項比賽的最高榮譽“金小丑”獎。中國馬戲差的這口氣究竟是什麼?記者觀察認為,不外乎是近年來中國雜技界廣泛自省的感染力或者叫藝術美。

  世界馬戲審美觀念在變

  中國在蒙特卡羅國際馬戲節上的成績一直很好,迄今已收穫十幾個“金小丑”獎,比如前年上海雜技團的《大跳板》《男子藝術造型》等。但這並不代表著中國雜技已經走在了世界雜技藝術的發展潮流最前沿。

  本屆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的中國籍評委、長期駐法致力於中外文化交流的宓魯告訴記者,當今國際雜技藝術理念的嬗變趨勢上也已有了明顯分歧。“比如‘新馬戲’,就顛覆了傳統馬戲的觀念。它已不僅是一台雜技,更與視聽、表演藝術、數字技術等多個門類巧妙融合。”

  獲得第38屆蒙特卡羅國際馬戲節金小丑獎的,是來自俄羅斯的《雙人皮條》與《大跳板》。它們的表演形式與獨特包裝,都值得中國的雜技創作者深思。《雙人皮條》本是一項傳統技藝,臺上一男一女兩位演員各執一帶在空中做出各種形體造型組合。然而,該節目在憂傷的背景音樂、悽清幽藍的燈光鋪墊下,講述了一個雖然略顯抽象但仍能為觀眾理解的絕戀故事。不同造型的變幻銜接,仿佛在推動一個愛情故事的演進。最終,一直渴望愛情的女主角在絕望下“殉情”。觀摩演出的上海文廣演藝集團副總裁朱光感嘆,這個節目的技巧其實並不簡單,但是因為表演得流暢簡潔、絲絲入扣,所以觀眾並沒有一味期待驚險,技術難度真正融化在了劇情中,十分值得中國的雜技藝人們學習、借鑒。

  中國雜技教育理念滯後

  對於中國雜技在包裝、編排及藝術氛圍營造上的不足,上海雜技團也有清醒認識。去年年末,上海雜技團赴歐巡演的《十二生肖》,特意將節目編排、舞臺設計都放在赴法後進行。在近百場巡演中獲得觀眾的追捧,這一貼合國外觀眾審美需求的做法功勞不小。

  《十二生肖》出了一趟國門,讓上海雜技團團長俞亦綱有了很多的思考。他甚至向記者開玩笑,回頭要找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和上海木偶劇團談談“合作”。“中國的雜技演員,都是小小年紀就送到馬戲學校苦練,練就一身高超的技術。但他們中的很多人是優秀的技巧展示者,卻難稱得上是優秀的雜技藝術表演者。”

  在俞亦綱看來,“雜技在中國人的傳統理念中是雜耍,因此強調技術的難度。但世界很多國家則不然。”俞亦綱説,“比如俄羅斯,不管是體操運動員還是雜技演員,小時候都要先學芭蕾,還要上表演、導演、編舞等課程——而我們國家的馬戲學校,鮮有開設表演課的。但事實上,除了操縱一些機械、器具,雜技演員難道不應該首先是一名合格的演員嗎?”(記者 李崢)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