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嚴陣談創作詩畫《中國夢》:是我用色彩寫的詩

時間:2014年01月29日 15:5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人物檔案

  嚴陣,中國當代著名詩人、作家、畫家。長詩《中國夢》的作者。新中國成立初期五大傑出青年詩人之一,他的詩集《江南曲》、《琴泉》、《竹矛》、《長江在我窗前流過》等曾在讀者中廣為流傳。其繪畫作品多次在北京、紐約、堪培拉等地展出。

  對話背景

  2012年11月6日,《人民日報》刊發了嚴陣的一幅詩畫作品《中國夢》。日前,嚴陣的新詩集《中國夢》出版發行。這部15萬字的詩集共收錄嚴陣《中國夢》、《春回大地》、《綻放的中國》、《微笑的中國》、《和諧的中國》等13首長詩。

  中國青年報:你創作詩畫《中國夢》的背景是什麼,為什麼會想到創作這樣一個主題作品?

  嚴陣: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前,我接到人民日報社一位編輯的電話,他們要我寫一首詩,迎接黨的十八大。當時我正在創作一幅畫,它的題目就叫《中國夢》。

  這幅油畫是用中國五千年來一些代表性的元素,或具有現代特徵的許多標誌加上色彩或線條融合而成的。這幅畫的目的就是要表達中國人民若干年來如何追求自己的夢想,人們經過了無數次的鬥爭、失敗、勝利,有的夢想一個一個實現了,還有夢想等待我們去努力實現。

  我想,《中國夢》那幅畫是我用色彩寫的詩,那麼我就把這幅畫的色彩再變成文字,就叫《中國夢》。

  中國青年報:對於這首詩的內容,當時是怎麼考慮的?

  嚴陣:説實話,怎麼寫好《中國夢》我也沒有把握。一般人為了交差寫個詩,可以把這麼多年的成就擺一擺,再歌頌一下就行了。但是,我不能這麼寫,這種無關痛癢的話,不需要詩人來寫。假如要寫,就要寫當代人民心裏在想什麼,需要表達怎樣的聲音。

  我在《中國夢》裏的第一句是這麼寫的:“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夢,需要一個新的中國夢。”為什麼這樣提呢?因為我們有些人的夢想就是有吃有穿有房子住有車開,或者我們能夠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也就算完成夢想了。

  事實上,在黨的十八大召開前夕,中國面臨著一個向上提升的偉大轉折。因此,我們原來那些已經實現的夢,就不去考慮了,我們現在考慮的是要完成一個新的夢。這個新的夢是什麼呢?就是深化改革開放,繼續科學發展,但這不是一句話就能成的,而是要克服很多困難,戰勝很多危險,這些危險在我這個詩裏面特別提到。

  中國青年報: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迎接黨的十八大的詩應該是喜氣洋洋的。但是,你的詩裏卻寫“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是為什麼?

  嚴陣:這些年,黨領導人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不能説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什麼都好,我們要看到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差距。

  在詩中,我用了一句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是我們的國歌歌詞裏的話,我們經常來唱,但是我們總覺得這個危險離我們已經非常遙遠了,難道我們今天有吃有穿有房子住有車開還危險嗎?我們不是過得非常安穩嗎?其實,我們依然存在著危險,這些危險就是深化改革的極大阻力,就是我們需要重新去戰勝的東西。

  我在這裡面列舉了危險,一個是冷漠。人情的冷漠、人性的冷漠、親情的冷漠、道德的冷漠。現在電視上有很多調解糾紛類的法制節目,我們看到,有的人為了房子和錢,父母可以不認,兄弟可以不顧,朋友可以互相仇視。

  另一個是庸俗。庸俗之風在社會上蔓延,只講關係,不講原則,有了關係可以顛倒黑白。沒有是非,沒有曲直,沒有真假。這種關係看起來平常,事實上它也傷及我們國家的筋骨。這種關係把我們固有的標準破壞了,固有的法制標準破壞了,固有的生活準則破壞了,真的可以變成假的,黑的可以變成白的。

  還有就是忘卻。我們平時在生活裏總要忘記一些事情,但是我們必須懂得不管你年紀多大,有些事情是永遠不能忘記的。在現代生活裏,你還記得雨花臺嗎?你還記得深夜的那種驚天動地的呼喊嗎?你還記得雪山草地嗎?這許多事情,我們是不該忘記的,這些忘卻是致命的。只有記住它,你才有立於不敗之地的那些元氣、那些底氣、那些勇氣、那些正氣。

  中國青年報:你在詩中所説的危險裏還提到了麻木,麻木跟前面的冷漠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要單獨提出?

  嚴陣:麻木是最危險的。去年秋天,我去了一趟頤和園,一趟圓明園。我到頤和園就是為了去看佛香閣後面墻上的那許多老佛像。

  我記得上世紀50年代第一次去的時候,那個琉璃佛龕裏的很多佛像的頭都被打掉了,身子都被打塌了,臉都被劃破了。我站在那兒看了很久,幾乎流淚了,因為這是八國聯軍留下暴行的實實在在的記錄。我想,這是我們民族最重要的一個自我教育課本。那次去看過以後,我畫了一幅畫,就是小佛的佛像,題目是《他們還活著》,因為我站在他面前的時候,我感覺他還活著,他還在流淚,他還在傾訴。

  我這次去還想再體會一下當時的那種感受,但是我非常失望。因為所有的墻上,沒有一尊小佛是臉被打掉、頭被打掉的了,都變成非常完美的一尊一尊的佛像。這個修復是極大破壞性的修復,毀掉了我們寶貴的歷史教育的一個課堂,我非常失望,非常痛心,這是一種麻木。

  後來,我又去了一趟圓明園。圓明園是一個不能笑的公園,是一個沉思的公園,你走每一步都必須沉下心來去做一些思考,但在這樣一個公園裏我看到的一幕,使我非常非常失望,也非常非常震驚。

  在西洋樓遺址斷裂的圓柱上面,站著一個10多歲的少年,他的母親正在給他照相,他本來已經在笑了,可他母親還一遍一遍地説,再笑一笑、笑一笑。結果直到這個孩子傻笑起來,鏡頭就這麼拍下了一張照片。在自己國家,在被毀壞的殘壁斷垣下,居然會傻笑,所以説,麻木是一種最可怕的危險。

  此外,浮躁、盲目、自誤、自腐都足以把一個國家推到危險地步。

  中國青年報:年輕人應該擁有怎樣的夢想?

  嚴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我們不否認物質的價值,但是,財富、物質都是暫時的,如果一個人不擇手段去爭、去挖,最後他將成為一個不受大家歡迎的人。假如大家能擁有忘我的、崇高的精神,整個社會行為將得到改變。

  年輕人要將建設自己的形象作為一項終身任務去完成。珍惜自己的聲譽、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自己心裏有把尺子,去衡量約束自己,不斷檢查自己。只有擁有信仰,才知道什麼最有價值。本報記者 文靜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