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黃裳先生的散文是一種很好的精神享受。以遊記散文來說,他並沒有刻意于一地一處一景的細微描述,而是自如地融入了歷史、地理和人文知識,這自然就使人更多受益,更可看出個所以然了。例如《採石·當涂·青山》這篇遊記散文,使我們雖未身臨其境,卻一樣有歷史的沉思,滄桑的感慨。說到採石時,他引用了陸遊的《入蜀記》:“採石,一名牛渚,與和川對岸,江面比瓜州為狹,故隋韓擒虎平陳,及本朝曹彬下江南,皆自此渡。然微風輒浪作,不可行。”這處引文真是高明得很,省卻了多少的筆墨不說,而地理形勢、自然狀貌及歷史意境都很好地營造出來了。隨後他又引用了一段史實,說朱元璋在這里曾以下面的話語鼓舞士氣:“前有州曰太平,子女玉帛,無所不有。若破此一州,從其所取,然後方放汝歸。”黃裳先生說,這是“赤裸裸的流氓聲口”,足可見出他引史立論于遊記的大功夫。
黃裳先生的敘事散文也極為精彩。敘事少不了人做主角。在《宿諾》這篇散文中,他記述了與沈從文、張充和等人有關的事。他三十多年前曾讓張充和(沈從文夫人的妹妹)為他寫字,由于一些原因,直到1981年才了了這一宿諾。張充和經卞之琳從美國帶回的信中說:“奉上拙書一幅,想來你已忘記了此事。因靳以四九年的信尚在,非了此願不可。我的字時寫時輟,不成‘體’統……”黃裳先生說:“接到這封信和字,真是說不出什麼滋味,癡坐了許久。”這是多麼傳神之筆,寥寥數語,既寫出了張充和一諾千金的鄭重,更寫出了他由此生發出的心境和人生感喟。
黃裳先生散文可嘆之處多多,僅此幾例便不難看出他文章的揮灑自如,明澈睿智。 (劉建武)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