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要聞

中秋節如何體現豐富傳統文化內涵

時間:2014年09月07日 11:18 來源:華龍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秋佳節即將來臨,濃烈的中秋氛圍正在給平淡的日子“著色”。中秋節是一個高度濃縮中華文化的有效載體,其豐富的內涵在現在和未來依舊具有恒久的魅力,關鍵是我們選擇怎樣度過。

  中秋佳節即將來臨,濃烈的中秋氛圍正在給平淡的日子“著色”。 中秋節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古時中秋節有很多風俗,比如飲桂花酒、燃燈、觀潮、吃月餅等。如此內涵豐富的民俗活動,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積澱和再現,寄託人們對平安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文化含量最重、能完整體現華夏民族特有的“血親團圓、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宿願的節日。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在現代都市的忙碌與浮躁中,中秋節早已經不是單純的“品餅賞月”的節日。

  首先,在商業化的社會裏,一塊月餅已無法單獨承載現實的中秋文化。月餅作為禮品的輔助功能得到了極大的強化和張揚,高檔化、奢侈化和公關化,是近年來人們賦予月餅本身所不能承載的特殊使命。

  其次,年輕一代對於中秋假期的熱衷程度要遠大於節日本身。

  第三,商業氣息已不可阻擋地滲透到現代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傳統節日成為商品的推銷日,節日的娛樂功能被視為唯一功能,忽視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積極的道德價值。對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把握不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過節的意義。

  中秋節是一個高度濃縮中華文化的有效載體,其豐富的內涵在現在和未來依舊具有恒久的魅力,關鍵是我們選擇怎樣度過。

  第一,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節日也要與時俱進,在充分挖掘自身文化底蘊的同時,可以嘗試借鑒情人節、耶誕節等洋節的精華所在,使其時尚化、多元化。在被賦予了更多的現代意義和時代氣息後,傳統節日自身所蘊含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歷史積澱,將會煥發出無窮的活力。

  第二,結合當前人們的心理需求和休閒特點,為中秋等傳統節日注入新的文化因子,提供新的節日消費環境。對中國傳統節日進行創新,把傳統節日中優秀的一面發揚光大,把它的精華傳承下去。只有賦予傳統節日以新的時代和文化內涵,使其具有現實意義,才能讓更多的人樂於參與這種文化活動,傳承道德傳統。例如舉辦中秋賞月音樂會等營造氛圍。

  第三,運用一些商業元素和市場技巧,提高傳統節日的含金量。 政府支援、商家贊助、民間參與,共同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復蘇。好的文化的傳承需要多方合作,形成合力,由政府搭臺,多家企業圍繞中秋這樣的主題取長補短,合力行銷,這樣不但能夠形成行銷聲勢,更能將節日氛圍傳遞得更遠、更濃烈。

  我們需要振興我們傳統節日,更需要對其包含的道德價值進行發掘、轉化,體現傳統節日深厚的道德價值,汲取傳統節日的精華並增添新的時代元素,適應現代人的心理習慣,使傳統節日煥發生機和活力、喚醒人們的文化自覺意識,實現道德上的認同。傳統節日對於一個民族的深刻意義不容忽視,它是人們情感的認同、溝通和凝聚。希望我們的傳統文化在節日的承載下,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閱讀: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