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要聞

中秋節:一個思念親情的日子

時間:2014年09月07日 11:1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要知道,遊子思鄉的時刻,故鄉的親人也在思念你們,在山東微山湖一帶,至今中秋時必備碗筷,以示對遊子的思念和祝福。月到中秋分外明,到了中秋這一天,面對一輪明月,就會自然想到同在明月下的故鄉和親人,遊子思鄉、思親的情感就更為迫切。

  又到中秋節,中秋的夜晚,吃著月餅,就著瓜果,品著美酒,望著明月,闔家團聚,其樂融融!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的夜晚,可別忘了遠在海外打拼的華僑華人,有道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隨著國際交往的增加,越來越多的華夏兒女到海外讀書、經商,求生存,謀發展,他們和當地人民一起創造了駐在國的繁榮,也為祖國爭得了榮譽。此時此刻,他們一定會“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思鄉的情感分外濃烈。請看季羨林先生的《月是故鄉明》:“我曾到過世界上將近三十個國家,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月亮,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蒙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看到它們,我立刻就想到我故鄉那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無論如何我也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萬萬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多少萬里,我的心立刻就飛起來了。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見月思鄉,已經成為我經常的經歷。思鄉之病,説不上是苦是樂,其中有追憶,有惆悵,有留戀,有惋惜。流光如逝,時不再來。在微苦中實有甜美在。月是故鄉明,我什麼時候能夠再看到我故鄉的月亮呀!我悵望南天,心飛向故里。”思鄉的情感是痛苦而又甜蜜的,因為故鄉的月亮是和美好的童年、溫馨的親情聯繫在一起的,不管那時的生活有多麼艱難。要知道,遊子思鄉的時刻,故鄉的親人也在思念你們,在山東微山湖一帶,至今中秋時必備碗筷,以示對遊子的思念和祝福。海外的遊子啊,別忘了常回家看看!

  中秋不能團圓的還有邊關軍人,請聽《邊關軍魂》這支歌:“人海茫茫,你不會發現我,我在遙遠的路上風雨兼程;霓虹閃閃,你不會認識我,我在高高的山上戴月披星;花海柳浪,你不會找到我,我在天上默默地飛,我在水裏悄悄地行……”還有出外打工的農民兄弟和留守老人、留守兒童,還有為了萬家團圓而犧牲自家團圓的堅守在各個崗位上的人們……

  中秋節是以家人團聚賞月為主要內容的中國傳統節日,民間俗稱“團圓節”、“八月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民俗文化活動很多,最常見的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慶祝中秋、共賞明月、祭拜神仙、吃月餅、遊戲娛樂等。中秋節的民俗文化還流傳到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等國。

  月到中秋分外明,到了中秋這一天,面對一輪明月,就會自然想到同在明月下的故鄉和親人,遊子思鄉、思親的情感就更為迫切。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世間理想與生活願望極致的表現,我們過節不是為了模倣古人的形式,更重要的是用心去體驗傳統的精神與情感。美滿團圓是月亮自然美的核心與根本,也是人生的最大幸福。大團圓的結局、大團圓的意象、大團圓的人生理想,成為中國文化的情結。月圓滿與人團圓天人合一,是古人祈求家庭幸福美滿的生動寫照。人們對月圓的盼望和對親人團圓的祈願卻是一脈相承,一以貫之的。這便是中秋節的主題,我們為此而過節。

  中秋節的主題還遠不止以上內容,如果全面考察,會發現這是一個豐富、多樣的文化呈現。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閱讀: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