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要聞

“禪味·茶與樂的對話”廣州媒體見面會

時間:2014年06月04日 15:32 來源:台灣網綜合 字號:       轉發 列印

  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茶文化肩負著融合海峽兩岸文化及深化藝術傳承的使命。為組織實施更加專業化、全面化的兩岸茶文化交流活動,構築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的新平臺,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經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批准,國臺辦九洲文化傳播中心聯合廣東省茶文化促進會主辦的“弘揚茶文化,祥和兩岸情”2014年兩岸茶文化交流系列活動即將拉開帷幕,大陸方面落地活動由大益集團獨家冠名承辦,系列活動重頭戲“禪味•茶與樂的對話”廣州媒體見面會于4月30日下午在廣州大益茶道藝術中心如期舉行。

  見面會首先由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龔雋教授開場。這是一位有著深厚佛學修養的學者,談到當年曾在臺灣佛光大學擔任客座教授,與同在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的林谷芳老師素來聞名而不曾常見,也算是倆人間一大因緣。龔教授在佛學方面有深入的研究,也發表了許多專業著述,此番承主辦單位邀請出席,也是有專業考量在內。

  林谷芳老師先從禪、茶、樂三者之間的關聯,引題切入,茶以舌根、樂以耳根而與人相交通,而禪是生命的藝術,這三者實際上是存在著內在關聯的。而對於他這個“禪味•茶與樂的對話”的主題,更有一段因緣存在。

  談及往事,林老師説,因為當年有友人在韓國被龍雲法師以茶禮招待,卻找不到合適的儀式來回饋,所以請他開臺灣茶藝之先河。當時招待安排了四種茶,文山包種、西湖龍井、木柵鐵觀音、雲南普洱,分別對應了早春、暮春、晚秋與冬日的季節,也直抒了年少的意氣、感傷及中壯年曆經人事後的沉鬱蒼茫,還有那晚年的自足圓熟。當然,除了四時節氣、生命階段外,還從山水屬性、男女陰陽切入,並配以不同的相契合的音樂,分別述説了不同的茶性。

  茶與樂,在林谷芳老師的手中,搭配得如此完美無隙,以至於龍雲法師在致謝辭中以一句話總結了自己的感想:“我在日本見到茶道,在韓國見到茶禮,來臺灣見到茶藝。”

  三家茶文化各有韆鞦,其中日本茶道受到禪的影響極大,與道相契,並帶有一定儀式性的樣貌被標舉,韓國茶禮從根本上是儒家文化的産物,把茶作為社會規範的重要載體,而在臺灣,百家爭鳴、各有風姿的茶藝,更多的是一種生活藝術的呈現,寫意、生活、回歸自然,有著較多的道家的影子。

  林谷芳老師是一位智慧圓融的禪者,在訪談中提到曾在自己的著述《禪──兩刃相交》中的一句:“禪,兩刃相交,無可躲閃”,以劍客比擬參禪,直指死生大事、根本煩惱,提出參禪需嚴厲,不予自身以任何可乘之機。與世人喜歡以禪為美、以禪怡情、以禪為趣大有不同,能與人有警醒之功力。

  此外,林谷芳老師在訪談中不斷有提到“觀照”一詞,觀照是佛家用語,大意既有審視自身,也有時時留意佛法經義的意思。于觀照外,林谷芳老師又多次有提到“空間”“世界”等詞,依小編從佛理解讀,自性圓滿具足以成一世界,或者説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圓滿通透無礙,明白自己想要的,知道自己所要堅持的,是一個人面對誘惑和挑戰時所必然要通曉的。

  討論到臺灣的茶文化發展由來已久,林谷芳老師提出,臺灣的茶藝發源大約可以追溯至上世紀七十年代,經過數十年不斷的摸索,從虛浮而到落至實處,經歷了一段漫長曲折的路。如今的臺灣,茶已經融入普羅大眾的生活,外界商業性質的茶館已難以生存,而家庭茶室已經成為社會主流之一。

  是什麼樣形式的茶會令到林谷芳先生如此傾進二十年心思,在茶會上又會給我們帶來哪些關於禪味的不同理解?各大媒體記者紛紛發問。針對兩岸茶文化存在的一些差異,以及禪與茶、樂之間的關聯,林谷芳老師一一作出了解答,也為五月底即將在廣州的呈現系列茶會做了緣起鋪墊。期間禪語通達,情理並露,現場氣氛十分熱烈。最後林谷芳老師接受了南方都市報、廣州日報等媒體的深度專訪。

  曲終人須散,唯求留下難忘的記憶。五月的茶事盛宴還在路上,錯過的朋友依然值得期待!這一次,讓我們盡享文化的洗禮,在禪、茶、樂中徜徉……

  嘉賓介紹:

  林谷芳,著名音樂家、文化評論人、臺灣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臺北書院山長。

  一九九二年始,開始民間書院講學,講題聚焦于禪、中國音樂美學、文化重建。一九九三年創辦《茶與樂的對話》

  作品包括:《音樂中的斯土斯民──中國音樂導聆》、《諦觀有情──中國音樂裏的人文世界》、《性是生命的一大公案──一個禪者眼中的男女》、《本土音樂的傳唱與欣賞》、《十年去來──一個臺灣文化人眼中的大陸》、《生命之歌──從胎教到生命完成》、《禪──兩刃相交》、《兩岸之繭──臺灣面對大陸如何心理解套》、《千峰映月》、《如實生活如是禪》、《歸零》等

  龔雋,中山大學比較宗教研究所教授,副所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山大學人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普燕]

相關閱讀: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