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要聞

清明節能否多一點文化味道

時間:2015年04月07日 12:42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字號:       轉發 列印

  清明節三天假期,有人選擇了返鄉祭祖,有人選擇了郊外踏青,這已成清明節最主流的兩種行為。作為一個被延續繼承下來的傳統節日,清明節體現出了它頑強的生命力,這和傳承有關,也與人們的文化心理有關。

  清明節既然是傳統文化的標誌性節日之一,如何讓它更多一些文化味道,應進入人們的思考範圍。可能有人會覺得,清明節不就是祭祖掃墓嗎,有什麼增加文化味道的必要?其實很簡單,祭祖掃墓就是一樁很正式的文化行為,它更需要通過儀式感、活動多樣化、心理激發等,來營造清明節的氛圍,讓人們更深切地體會到清明節的深沉與厚重,以及這個節日所蘊含的生生不息的精神。

  政府層面上,不是放了假就一了百了,應適當推出一些全國性的統一活動。這些年一些地方政府,開始在清明節舉辦公祭,通過參與公祭或了解公祭資訊,人們感受到了節日的莊重感,也會主動去識別、接受公祭行為傳遞出的文化密碼。除了公祭,也有必要組織一些與節日傳統有關的集體活動,如製作美食、插柳、風箏比賽、詩文徵集等,讓公眾在三天假期裏,有更濃厚的參與興趣。

  在公共媒體上,應傳播一些製作精良的節目內容,幫助年輕人了解清明節的由來與意義,這些節目的表現形式,應該是新穎的,符合現代觀眾欣賞要求的。在資訊時代,傳媒的力量往往會引領人們的話語與行為方式,通過定位準確的話題聚焦,和豐富且有意味的解讀,讓清明節在更多人心中變得更加重要起來。

  不知道清明節期間,學校是否會給學生佈置一篇以清明節為主題的作文寫作任務。在清明節寫詩作文,是歷代文人的傳統,歷史上也留下了諸多名篇金句。通過寫作,記錄清明節這項重要的家庭活動,寫下與家人一起祭祖踏青郊遊的心情,對孩子們而言會是一次最好的情感教育和文化教育,能讓他們更好地體會中國各大傳統節日的不同意義。

  以家庭個體為單位的清明節活動,依然年復一年地繼續著,但以激發節日感觸、傳播節日文化為目的的公眾活動,如果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將會不斷衰退下去。增加清明節的文化味道,最重要的是要拓展公眾活動的空間,讓人們在完成家庭祭掃之後,能在公眾活動中,讓內心的情緒得到更好地抒發,得到一片清明與安寧。

[責任編輯:普燕]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