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湖北風光

黃鶴樓

時間:2014年09月04日 14:08 來源:中國湖北 字號:       轉發 列印

黃鶴樓

  黃鶴樓

黃鶴樓

  黃鶴樓夜景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西元223年),屢毀屢建,現在的黃鶴樓于1985年建成。外形雄偉壯觀、古樸典雅,是武漢市的標誌建築。

  現在的黃鶴樓飛檐5層,攢尖樓頂,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層邊寬30米,頂層邊寬18米,全樓各層佈置有大型壁畫、楹聯、文物等。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築,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

  古往今來,無數名人先後登臨黃鶴樓,留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使黃鶴樓蜚聲中外。崔顥的那首《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更是婦孺皆知。

  2007年,黃鶴樓公園景區被評為中國首批5A級風景區。

  黃鶴樓南樓:舊時有白雲樓、安遠樓、瑰月樓、楚觀樓諸稱,它與黃鶴樓、頭陀寺、北榭並稱為古時蛇山"四大樓臺"。現樓係1985年重建,位於公園南區黃鶴樓東南185米處。南樓背山面南,面闊5間,長16.5米,進深3間,寬7.5米,高9.5米,上下2層,鋼筋水泥倣磚木結構,歇山式頂,重檐飛角,青瓦朱楹,前加抱復,6圓柱,軒敞明潔。樓前有一棵百年古樹,給南樓平添古樸之色。

  白雲閣:坐落在蛇山高觀山山頂,在黃鶴樓以東約274米處,海拔75.5米,閣高41.7米,是觀賞黃鶴樓、蛇山、長江的極佳景點。白雲閣歷史上曾是南樓的別稱,閣名源於唐代詩人崔顥"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的詩句。1992年1月竣工的白雲閣,外觀為塔樓式,呈“T”字型,坐北朝南,佔地面積695平方米,閣名由史學家周谷城書寫。

  毛澤東詞亭:在南樓東南側,黃鶴樓東南206米,白雲閣西南90米處。詞亭于1992年建成,坐北朝南,長寬各6.6米,高9.5米,為四角攢尖重檐舒翼,亭中央矗立一高3.2米,寬1.8米的大型青石碑,南北兩面分別鐫有毛澤東1927年春登蛇山時填寫的《菩薩蠻.黃鶴樓》和1956年6月暢遊長江後填寫的《水調歌頭.游泳》。

  擱筆亭:在黃鶴樓以東132米處,鋼筋混凝土倣木結構,于1991年重建。亭名取自“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一段佳話。

  千禧吉祥鐘:身重20噸,蒲牢1噸,取20世紀和21世紀的連接之意,鐘體材料為銅合金,含黃金2.1公斤,銀8.4公斤,它是明朝永樂大鐘以後我國鑄造的最大銅鐘。大鐘外形為裙邊圓鐘,口部直徑3米,高約5米。

  “鵝”碑亭:在黃鶴樓以東245米處,有清代流傳下來在武昌蛇山黃鵠磯的一筆草成的"鵝"字刻石一方,傳説書聖王羲之在黃鶴樓下養過鵝群,有次情不自禁寫下此字。1986年,風景區將依拓本重新製作的鵝字碑立於形如彎月的鵝池東端,在碑的北側建一石拱橋,並以碑作亭壁,建六角亭,亭以碑名。

  詩碑廊:黃鶴樓東南210米,環繞景區鵝池四週,碑刻內容為當代國內書畫名家書寫的歷代名人吟咏黃鶴樓的詩詞名句(亦有部分當代詩作)。碑墻上共嵌有石碑124方,根據真跡描摹鐫刻。

  黃鶴歸來銅雕:位於黃鶴樓以西50米的正面臺階前裸露的岸石上,由龜、蛇、鶴三種吉祥動物組成。龜、蛇馱著雙鶴奮力向上,黃鶴帽腳踏龜、蛇俯瞰人間。該銅雕高5.1米,重3.8噸,係純黃銅鑄成。

  九九歸鶴圖浮雕:在黃鶴樓東南240米處,位於景區白龍池邊,是國內最大的室外花崗岩浮雕。整個雕塑呈紅色,99隻仙鶴呈現種種不同的舞姿。浮雕依蛇山山勢呈不等距Z形,全長38.4米,高4.8米,雲蒸霞蔚,日月同輝,江流不息,生機盎然。99隻不同動態的仙鶴,和諧分佈在松、竹、海、靈芝、流水、岩石、雲霞中。

  黃鶴樓編鐘錶演:黃鶴樓也有編鐘的演出,每場大約15分鐘,時段分別是10:00,11:40,14:20,16:00。演出地點是在落梅軒,演出是免費的。可是如果太早入場霸位子,是要消費的,最低消費5元。開放時間:4月1日-10月31日:7:00-18:30 11月1日-3月31日:7:30-17:30。從戶部巷步行去黃鶴樓即可。

  黃鶴樓公園導遊

  黃鶴樓位於武漢市武昌蛇山之巔,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美譽。

  黃鶴樓公園交通

  電車1路、電車4路,公交10、61、64、108、401、402、411、413、584等路到黃鶴樓站下。

[責任編輯:王偉]

相關閱讀: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