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要聞

清代成都竹枝詞中的端午:從民歌演變為文人詩體

時間:2014年06月01日 14:19 來源:成都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龍舟錦水説端陽,艾葉菖蒲燒酒香。雜佩叢簪小兒女,都教耳鼻抹雄黃。”這首清嘉慶年間楊燮的《錦城竹枝詞》,為我們勾勒了一幅天府腹地民間歡度端午節的畫卷。恰如《清明上河圖》記錄了北宋汴京清明時節的繁華一般。竹枝詞是一種詩體,是由古代巴蜀間的民歌演變過來的。唐代劉禹錫把民歌變成文人的詩體,從此登上大雅之堂。

  兩百多年過去了,人世間文言早變成了白話,而這首竹枝詞無須任何翻譯,描述的端午景象絲毫沒有褪色,也許這就是竹枝詞民間語文的力量。

  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記載,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還有《江樓竹枝詞》寫道:“綠波如鏡欲浮天,端午人遊錦水邊。畫槳紅橈齊拍水,萬頭爭看劃龍船。”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觀者如雲,比賽獲勝叫做“奪龍標”。有首《成都月市竹枝詞》這樣咏嘆道:端午會過奪龍標,心字香兒約半燒。一步朝天須一拜,恨郎腰瘦太苗條。錦水東流,見證歷史興替。

[責任編輯:李典典]

相關閱讀: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