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最新消息

把更多年味兒留住

時間:2015年02月24日 07:41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北京2月23日電(記者 張漫子)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年”不同。曾經,春節是父母那代人盼星星盼月亮盼來的珍貴“奢侈”,是勞作十天半月親手炮製出的宅堂繁華。如今,許多人感嘆,過年,似乎缺了幾分驚喜和期盼,缺了那種親手勞作的樂趣。

   “聽爺爺説他們小時候,過年了,騎在大人肩上,吃一串冰糖葫蘆,感覺很開心。可如今,大餐、煙火、旅遊、購物,怎麼看都更像‘燒錢’。過年的味道越來越淡。”哈爾濱的28歲青年崔天澤感慨。

   如果説,過於物質化、商業化讓年味變淡,那麼“橫空出世”的手機“紅包大戰”,也攪了本該用於團圓、敘舊、守歲的夜晚。劈叭作響的鞭炮聲、熱氣騰騰的餃子湯、熱火朝天的民俗表演,都難以“叫醒”一些埋頭于虛擬世界的人。為搶紅包,引無數青少年不睡覺。放下手機,卻分外寂寥。

   事實上,下館子沖淡了下餃子,搶紅包、刷朋友圈沖淡了看春晚、話家常。在如此情境下,年味自然就淡了。

   以前過年,走出家門,一家一家敲門問候、相互作揖,後來我們打電話、發短信,發一個寫有“恭賀新禧”的微信表情,群發就更簡單了;

   以前過年,買紅紙、研墨汁,手寫春聯,一人寫全家圍觀,現在,我們買一個批量生産的福袋,裏面有兩副春聯、三個福字、四個窗花,印製得工整,比手寫省錢省時省力;

   以前過年,一家人商菜譜、買菜殺雞、調餡、包餃子、下廚房,張羅一整天,緊張忙碌卻歡聲笑語,如今我們一分鐘訂好年夜飯,飯後回到家趁春晚沒開始,還可以上網刷個朋友圈。

   社會的發展讓冗繁的生活步驟簡單化,省時省心又省力,然而,缺少的是親自動手張羅的樂趣,和這些看似瑣碎的點滴帶來的對生活的感知。

   當然,年味的內涵肯定要隨時代變遷而不斷變化,但過年了,還是應花點心思更多地留住過年的傳統味道。哪怕只是圍個圈,聽長輩講一次禮儀;借祭祖等儀式綿延對祖輩的禮敬之情;或是和親人談談心,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這些可能會帶給人們更多的感動,帶給年輕人更多的成長。

[責任編輯:李丹]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