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春節民俗知多少

港、澳、臺地區怎麼過春節

時間:2015年02月11日 16:26 來源:中國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大陸人民在歡度春節的同時,港、澳、臺地區的祖國人民也在熱熱鬧鬧地慶祝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一)香港

  農曆新年是我國傳統上一個盛大的節日,相信無一個個中國人不識。然而,在香港過農曆年,在習俗上和氣氛上卻和傳統的截然不同。

  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農曆新年時按傳統在家裏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獅、舞龍燈等也會在一些新界鄉村、圍村中出現,在新年的市區街頭上也很難看到的大型的舞獅、舞龍燈的表演了。至於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過自一九八二年開始每年農曆年初二的晚上,在維多利亞港上都會舉行盛大的煙花表演,這已成為這十多年來迎春的一個節目了。

  香港被稱為“美食天堂”,春節有關吃的習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會在春節期間吃“團年飯”,一般是在家裏設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裏裏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飯。而飯後的一大節目,首選相信是逛花市了,農曆新年期間,港九多處都設有年宵市場,其中以維多利亞公園的花市最大、最熱鬧。香港市民習慣於晚飯後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歡度佳節。

  在香港過農曆新年,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節拜年時,到處可以聽到“討”利是的歡笑聲。“利是”原為“利事”,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同時也成為了春節時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

  (二)澳門

  “謝灶”是澳門保存下來最傳統的中國年俗之一。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門人謂之“謝灶”。澳門人給灶神按中國傳統也用灶糖,説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説壞話。我在澳門花街的一澳門人家的灶頭見過一張聖誕老人像,奇怪的是,聖誕老人像邊貼著“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聯兒。

  澳門人過年是從臘月二十八開始的,臘月二十八日在粵語中諧言“易發”,商家老闆大都在這歲晚之時請員工吃“團年飯”以示財運亨通,吉祥如意。澳門的年味,從臘月二十八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除夕之夜,守歲和逛花市是澳門人辭舊迎新的兩件大事。守歲是打麻將,看電視,敘舊聊天,共用天倫之樂;大概受西方耶誕節和情人節的影響,年宵澳門人還爭相購買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現今已成了一個澳門年俗。澳門在年宵興辦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開富貴,祝報平安,鮮花瑞木兆示著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門的花市辦三天,這三天給奔波一年的澳門人無窮的慰藉。

  春節這天,澳門人講究“利市”,“利市”就是紅包,這天老闆見到員工,長輩見到晚輩,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純脆是以示吉利。

  澳門人把大年初二叫作“開年”。習俗是要吃“開年”飯,這餐飯必備發菜、生菜、鯉魚,意在取其生財利路。從“開年”這天起,三天內澳門政府允許公務員“博彩”(賭博)。

  “開年”過後,澳門又完全回到中國傳統春節習俗中,直至元宵佳節,也是煙節爆竹,玩龍舞獅,歡天喜地。

  臺灣

  臺灣的春節習俗與香港、澳門相比,在傳統上與大陸要親近些。

  與福建省一水之隔的臺灣省,親緣血統、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生活習俗等等均與大陸,特別是福建閩南地區息息相承,因而島內民眾的春節習俗與大陸民間要更加接近些。

  臺灣在農曆臘月二十三也舉行“祭灶”儀式,在除夕之前,臺灣同胞也都要進行全面大掃除和整理庭院居室的“掃塵”活動,之後開始置辦年貨,一直忙到除夕。到了除夕這天每家每戶往往先將象徵新春祥瑞、萬事如意、招財進寶等內容的春聯,貼在自家的門窗、糧囤、豬圈、井臺等處,爾後在堂屋供桌上擺設供品、香燭,以祭拜祖先並迎接他們“回家過年”。與此同時,燃放煙花、爆竹之聲此伏彼起,非常熱鬧,並一直延續到大年初一的早晨。除夕之夜,島內全家人都要歡聚在一起“圍爐”,這一餐當然格外豐盛,相當於內地的年夜飯。年夜飯的很多講究也與內地大同小異。年夜飯吃過之後,便是長輩們給子孫贈送“壓歲錢”。年齡大的孩子,其“壓歲錢”是用紅紙預先包好遞到他們手裏的;而年幼孩子的“壓歲錢”,則是大人們事先用紅線繩纏好並係成一個小套環,套在他們頸項上的。

  大年初一,人們都會早早起床,和內地一樣開始互相拜年、請安、祝福,以及走親訪友或遊覽公園等等,迎來送往,熱鬧而愜意。人們普遍沉浸在歡樂、慶賀、幸福、美滿的節日氛圍之中。

  大年初二,和內地一樣也是走親戚的習俗,新女婿帶著妻子去丈人家拜日子。

  初三,被臺灣同胞視為不吉利之日。人們多不出門,晚上也早吃早睡,這也是鬧中取靜的休息良機。

  初四,是迎接“灶神”下凡的日子。

  大年初五日開始,許多人便開業的開業,上班的上班了。

  初九,相傳是“天公”的生日,家家戶戶都需備下最好的美酒佳肴並燒香祭拜、演戲誦經,為這位“天公”祝壽。此乃一年一度新春佳節的最後的一天。

  總之,臺灣人過春節的習俗絕大部分與大陸一脈相承,特別是解放前到臺灣的內地人大多保留了各自的春節習俗,這也使得臺灣春節習俗的豐富性。在臺灣國春節期間還有一個特有的現象,那就是:很多人希望能夠回內地老家過春節,這也就是臺灣春節期間包機問題,儘管每年大陸與島內的民間組織及航空公司積極爭取,但是臺灣所謂的“官方”組織總試圖做一些逆民意的事情,但這畢竟擋不住同根同祖的血緣文化認同感,擋不住兩岸人民過老祖宗留下的傳統春節的心情。從過一個傳統節日的習俗和心情,明顯體現了兩岸人民一家親的歷史歸宿。

[責任編輯:普燕]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