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 2月9日,“潤秋服務組”的乘務員正在北京南站為乘客解答疑問。本報記者 李樹貴攝
左圖 2月9日,在北京南站踏上旅途的乘客透過車窗向親人揮手告別。
上圖 2月9日,乘坐高鐵的旅客在北京西站進站上車,踏上春運旅程。本報記者 李樹貴攝
2014年,我國高鐵里程突破1.6萬公里,較上年增長約5000公里,這是自2008年第一條新建時速350公里高鐵——京津城際開通以來,高鐵開通最多的一年。同年,全國旅客列車開行總數達到2673.5對,其中1556.5對是動車組,佔列車開行總數的58%;全國動車組運送超過8億人次,超過鐵路總運輸量的35%。
高鐵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日常出行方式,速度帶來的運能提升,也讓“一票難求”的春運有了更加優選的解決方案。2013年,我國高鐵成網後的第一個春運,高鐵發送旅客6727.8萬人,佔旅客發送總量的28%。今年春運,高鐵佔比將達創紀錄的六成,相較沒開通高鐵前運力可增加近1億人次。以廣州鐵路局為例,今年春運期間廣州預計發送4100萬人次,高鐵運送人次預計將達到2200萬,佔55%,首次超過普鐵。高鐵在鐵路運輸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未來潛力不可估量。
2015年春運的大幕已經拉開。每年的這個時候,人們談論最多的就當屬鐵路了。作為集經濟性和舒適度為一體的交通工具,鐵路一直是百姓過年回家的首選。過去十幾年中,鐵路一直都在努力拿出家底,力求緩解“一票難求”,但運力的增長仍趕不上需求的增長。直到高鐵的出現,局面開始有了變化。開始聽到越來越多的百姓説:“我家通高鐵,車票好買了,當天就能到,坐著好舒服。”
運力提升 緩解“春運難”
春運難,歸根到底在於運力不夠,供不應求。高鐵的出現,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升了運力。
高鐵具有安全可靠、方便快捷、運力強大、全天候運輸等比較優勢。我國每天開行的3000多列高鐵運送近200萬旅客,使旅行時間普遍縮短一半以上。
運量大、時間短,運力提升明顯。相比過去沒有高鐵的時期,我國鐵路的運力提高近1億人次。
數據顯示,2008年春運尚無高鐵,我國鐵路總運能為1.96億人次。到2014年春運,全國高鐵基本成網,鐵路發送旅客超過2.67億人次,其中高鐵發送旅客8688萬人次,佔旅客發送總量的33%。今年春運,鐵路總運能將有望突破3億人次,各項指數創歷史新高。其中高鐵旅客增量佔全路旅客增量的70%,是帶動今年春運客流大幅增長的主力。
“高鐵改變了春運的格局,凡是開行高鐵的城市之間,春運壓力大大緩解,旅客出行計劃更加從容,旅途時間進一步縮短,乘坐體驗更加舒適。”同濟大學軌道交通學院教授孫章説。
佔比增加 改善春運體驗
“2014年底全國鐵路實施了新的列車運作圖,動車組列車開行範圍將進一步擴大。調整後,全國鐵路旅客列車開行總數將達到2673.5對,其中,動車組開行數量將達到1556.5對,佔全國鐵路客車開行數逾58%。”中國鐵路總公司副總經理楊宇棟介紹説,春運期間,高鐵開行總數還會增加,有的臨客都會開行動車組。
自從2008年我國首條高鐵——京津城際高鐵開通以來,到2014年年底,高鐵運營里程突破1.6萬公里,佔世界高鐵一半以上。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投産運營里程最長的國家。
一組數字可以反映其中的變化:2009年,全國鐵路客運列車總數1551對,其中動車組列車300多對。2014年12月10日,隨著一批高鐵陸續開通,全國鐵路旅客列車開行總數達到2673.5對,其中動車組列車1500多對,佔總數六成左右。像京滬高鐵每天開行164對,幾乎做到隨到隨走。
高鐵比例的不斷增加,伴隨而來的不僅是運能的增長,更提升了旅客的體驗。快速、乾淨、整潔的高鐵改變了往年春運的臟亂差形象,讓旅客更舒適、讓回家更輕鬆。
首入中西部 打通春運“難點”
今年春運新特點之一就是高鐵首次進入到了中西部地區,至此,我國的高鐵開行範圍擴展至28個省區市。
2月4日下午,在新疆和碩縣種植辣椒的甘肅農民路新民來到新建成的和碩火車站,把在烏魯木齊上大學的兒子接回了家。回到家吃過飯,一家三口商量著坐啥車回甘肅老家過年。
老路説,去年年底看電視知道蘭新高鐵開通了,烏魯木齊到蘭州不到12個小時,早上坐車,晚上就到了,這輩子還沒坐過高鐵,也想坐坐嘗嘗鮮。
“十幾年沒回去過年了,以前坐車、轉車實在太麻煩,現在好了,火車就在家門口,高鐵又這麼快、這麼方便,這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兒。”
2014年12月,蘭新高鐵、貴廣高鐵和南廣高鐵3條鐵路同日開通,這也是歷年來新增高鐵里程最長、線路開通最多的一天,意味著時速250公里以上的高鐵運營總里程一下增加了3210公里。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開通的3條線路均是中西部線路,也是新疆、青海、甘肅、貴州、廣西等地首次開通高速鐵路。今年春運是這3條高鐵的首次亮相,從目前的售票情況可以看出其深受百姓歡迎的程度,帶動南寧鐵路局、青藏鐵路公司客流同比增長超過20%,不僅大為縮短中西部民眾出行的時間,也為中西部多省的貨郵通達提升了速度。
專家分析指出,高鐵覆蓋面迅速擴大,呈現大眾化、經常化、生活化的特點。中國已經進入高鐵社會的雛形。春運鐵路格局的改變,反映的不僅僅是交通基礎設施的重大變化,更是區域性乃至全國性經濟結構、生産力佈局的調整和産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經濟日報記者 齊 慧)
[責任編輯: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