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直擊春晚現場

央視春晚現重磅反腐節目 三節目痛貶官場圈子文化

時間:2015年02月11日 09:47 來源:新華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羊年央視春晚日前進行了第二次帶粧大聯排。在聚焦程度最高的語言類節目中,今年春晚最大看點,莫過於同時有三個反腐題材節目登臺。

  據悉,這三個作品分別是苗阜、王聲的相聲《這都不是我的》,周煒、武賓的相聲《圈子》和沈騰、馬麗的《投其所好》。其中,《投其所好》諷刺的是巴結領導的不正之風,講的是單位來了新領導愛打乒乓球,於是下屬紛紛投其所好,整個單位掀起了一股打乒乓之風,結果導致新領導大光其火。《圈子》則針對“認識不同圈子的人好辦事”這一圈子文化進行批判,其中涉及到子女上學要靠圈子,醫院看病要靠圈子等各種社會現象,十分接地氣。

  相比前兩個作品,苗阜、王聲的作品《這都不是我的》諷刺力度最強。講的是某領導經不住誘惑收禮之後,又無比糾結為自己找藉口,過程中笑料十足也諷刺味十足。尤其是相聲中直接刻畫了行賄的細節,尺度更是大到收錢、收房、收情婦,甚至還暗示到情婦懷孕等細節,可謂是近年來突破最大的一個語言類作品。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苗阜、王聲參加語言類節目一審的作品,並不是如今表演的《這都不是我的》,之所以臨時換作品,正是出於春晚導演組的要求,因此《這都不是我的》可以視作央視“定制”的反腐作品。

  在央視春晚舞臺30多年的歷史上,就相聲節目來説,牛群和馮鞏的《巧立名目》算是最直接諷刺過“領導”這一群體的。因此今年苗阜這個節目的出現,有評論認為尺度已突破了當年的“領導冒號”。而多年來,春晚舞臺上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在諷刺某些社會現象時回避使用“局長”、“科長”這樣的頭銜,而是改用“打擊面”並不那麼直接的“經理”、“董事長”説事。而從前天的綵排來看,這幾個節目在“敏感詞彙”的使用上頻頻打破所謂“禁忌”。相關負責人在審查節目時説,該説就説,不用回避,實事求是最好。

  不過,雖然題材類型都有突破,但據現場觀眾向記者透露,這三個作品的“笑果”並沒有想像得那麼好,想要達到趙本山等喜劇巨星的水準,仍有不少差距。

  據介紹,除了反腐題材外,其餘的作品則多圍繞“家”的主題展開,像蔡明的小品繼續延續“欺負”潘長江的路子。節目中,蔡明飾演了一位來看女兒的老大娘,在火車站偶遇開車前來接兒子的老大爺潘長江。老大爺是司機新手,幫助老大娘找路,卻一路上被老大娘冷嘲熱諷,展現“空巢”老人孤獨寂寞的主題。

  “開心麻花”王寧、常遠組合表演的節目也與“常回家看看”有關。説的是老人的兒子是個事業有成的老闆,卻常年沒時間回家看父母。而為了能讓兒子回家,老爺子不得不裝病。此外,馮鞏也第一次在春晚舞臺上扮老年粧,飾演一位保守又極其保護女兒的父親。 本報綜合

[責任編輯:普燕]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