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要聞

我們是澳門經濟發展一個縮影(澳門回歸15週年系列訪談)

時間:2014年12月18日 09:02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我們是澳門經濟發展一個縮影(澳門回歸15週年系列訪談)

  ——訪澳門咀香園餅家第三代傳人黃若禮

  本報記者 蘇寧 江琳

  《 人民日報 》( 2014年12月18日 23 版)

  在粵港澳一帶被叫做“手信”、在臺灣被稱為“伴手禮”的東西,是人們外出歸來帶給親友的具有紀念品性質的小禮物。澳門最具代表性的手信,非杏仁餅莫屬。走在澳門的“王府井”——新馬路上,隨處可以聞到濃郁的杏仁餅香。

  歷史悠久的手信老店——澳門咀香園餅家至今已有近80年的歷史,第三代傳人、董事總經理黃若禮告訴我們,“咀香園原本是1935年開在澳門內港碼頭附近的一家小店。當時,澳門與香港的往來客船航行需要4個小時。來來往往的客人買些點心在船上吃,有些客人或許有意、或許無心多買些,回家時送給親友,慢慢演化成澳門手信。”黃若禮介紹,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手信業慢慢發展起來,但規模仍然很小。當年回歸時,咀香園只有2家門店。

  黃若禮根據自身經驗總結了傳統老店發展的成功經驗,“如果想把老店發展好,一定需要將店舖傳統的精髓、特別是多年的經驗進行傳承,同時也應根據時代發展需要,對自身進行改進。”1993年, 在美國讀書8年、會計專業畢業的黃若禮學成歸來,在父親的遊説下,最終加入家族産業。回歸後,特別是港澳“個人遊”政策實施之後,內地遊客越來越多,2005年澳門成功申請加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旅客大幅增加,澳門咀香園生意也越來越好。黃若禮看準商機, 擴建廠房、門店,購置機械設備,聘請專業人才,改良創新口味,並聘請著名顧問公司協助公司推行專業化管理, 設計公司新形象、新包裝、新商標,産品更加多元,增加雞蛋卷、紫菜鳳凰卷、曲奇餅、三式禮盒等新産品,暢銷到美國、加拿大、澳洲、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

  黃若禮説,“沒有澳門回歸,就沒有澳門手信業的發展。我們其實只是澳門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15年過去,澳門咀香園門店由2家擴展到14家,每年營業額有10%—40%的增長。“澳門咀香園有幾百位員工,在澳門已經算是中等企業。現在澳門要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相信隨著遊客的增多,我們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發展的同時,黃若禮也漸漸感到壓力,“壓力來自兩方面,一是人才,二是用地。”他説:“澳門只有60多萬人口,勞動力比較緊張;同時,澳門只有30平方公里的土地,隨著業務增長,未來用地需求將會更大。咀香園是食品企業,我希望生産基地在本地,能更有效率地將新鮮産品提供給客人。”

  “澳門雖然小,但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城市,除了博彩以外,還有許多中西結合的建築、美食。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整個澳門經濟的快速發展,澳門失業率已經下降到1.6%,基本上實現了全民就業。” 黃若禮希望未來通過發展旅遊業,讓更多的客人認識澳門、認識澳門的手信。“我們也期望將有特色的産品出口到國外,讓更多的外國人都通過我們的産品認識澳門。”

[責任編輯:普燕]

相關閱讀: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