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要聞3

澳門15年 熱詞看變遷

時間:2014年12月11日 18:41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北京12月7日電(記者章利新 劉暢)今年12月20日,澳門將迎來回歸祖國15週年。15年來,澳門政治發展,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民生改善,“一國兩制”的偉大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勾勒澳門這15年的輝煌發展歷程,記者提煉出以下15個熱詞。

  1、愛國愛澳

  “愛國愛澳”是澳門同胞的光榮傳統,也是澳門回歸15年來發展變化的社會原因。回歸祖國後,澳門人將愛國愛澳的精神概括為“中國心、澳門情”。2006年,澳門特區政府修訂了《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將“愛國愛澳”、培養對國家和澳門的責任感確定為教育總目標。去年6月,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發佈的調查顯示,“愛國愛澳”“一國兩制”“尊老、愛幼、感恩”,居於澳門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前三位。“愛國愛澳”理念已深入人心。

  2、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自澳門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以來,特區著重推動建設優質旅遊城市,提高旅遊産品與服務素質。崔世安在第四任行政長官候選人參選政綱中表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是澳門未來發展的主要目標,將成立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委員會,規劃總體發展目標,制定中、長期計劃和落實措施,通過發展綜合旅遊休閒項目,推動旅遊業與文化創意、會展等産業結合,促進關聯産業互動發展。去年澳門接待遊客近3000萬人次。

  3、中葡經貿合作服務平臺

  澳門以其獨特的優勢,為市場廣闊的中國內地與葡語國家之間提供了經貿合作往來的重要平臺。2002年,澳門特區政府提出將澳門打造成三大商貿服務平臺,“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服務平臺”便是其中之一。近十餘年來,中國與葡語國家的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從最初的貿易額剛過100億美元,到2013年的逾1300億美元。澳門在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個人遊

  2003年7月,內地多個城市陸續實施居民赴澳門“個人遊”。“個人遊”給澳門帶來了龐大的入境客源,有力地促進了澳門旅遊業的發展。據國家旅遊局的數據,“個人遊”實施十年,內地居民赴澳個人遊城市已經由最初的4個發展到49個,涉及22個省區市,覆蓋了3億多人口,為澳門帶來了192億美元的直接收入。

  5、適度多元

  國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都明確提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是澳門應對博彩業一業獨大、資源約束和承載力等問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澳門特區政府大力推動非博彩旅遊、會展、文創、中醫藥等新興産業的發展,培育支撐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堅定不移地走適度多元發展道路。

[責任編輯:普燕]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