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書訊

誰的受害者——評《被囚禁的女孩》

2017年01月20日 10:06:56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文/劉思懿

  神説,要有光,就有了光。  ——《聖經》

  對於身處黑暗的人來説,光在哪?神又在哪?

  一個16歲的女孩,身懷有孕,在上學途中被綁架,家裏人以為她離家出走,警察也是無所作為。身處黑暗中的她,沒有神諭、沒有幫助,無人知曉她所面臨的困境,她該如何自救,又該如何拯救自己的孩子?

  這是小説《被囚禁的女孩》的背景設定,也是一個不一樣的女主角的逆襲之路的開始。作為受害者的女主角,從被綁架開始就沒有一般人的驚慌失措,雖然作者在闡述時把這一反應歸結為女主角特別的大腦構造,但對於每一個人來説,或者是我們所看到的每一個警方提示上都有説,遇到危險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冷靜,這是活下來的重要條件。然而,冷靜並非救命稻草,只不過是拯救個人的前提。在女孩兒的眼中,一切事物都可以被好好謀劃佈置,成為她逃脫計劃的一部分。她見到了之前被綁匪迫害的女孩子們的屍體,也知道了她們曾遭受怎樣的對待。當人無法稱為人,惡魔的本性暴露無遺,女孩的復仇之心也被點燃,她用死亡作為禮物,迎接那些只配生活在地獄的人。而且,復仇遠沒有那麼容易結束,對綁匪來説,生活的苦難才剛剛展示出來。

  可以説,這是一部讀起來很解氣的小説。女主角雖然有開了挂的嫌疑,但並非真的無所不能,她獨特的心理也並非萬能藥。她也會害怕、會擔心、會恐懼不安,真正解救她的,是信念,是她對孩子的愛。她的勇敢源於無路可退,也源於她的背後就是她最愛的人。讓人不禁想起《哈利?波特》系列裏鄧布利多説過多次的話,“是愛拯救了你。”是的,在這本小説裏,也是愛拯救了女主人公和她的孩子。你會看到,她在夜裏偷偷地割床墊、拆圍巾,你會看到,她裝作懦弱,強迫自己嘔吐來獲得一點漂白劑,你還會看到,在對方撕扯她的頭髮、威脅著要殺死她的時候,她努力藏好一根皮筋,而她所做的所有努力,幫助她完成了一個三重保險的死亡陷阱,也成為她逃出後幫助別人逃生的武器。在她做這些的時候,我不禁想問,神在哪?光又在哪?最鮮明的對比,莫過於同樣被囚禁的另一個女孩,她顫抖、害怕,甚至在遭遇敵人時只知道尖叫,卻忘了想法設法拯救她自己。

  神有沒有來,那只蝴蝶是神嗎?無人知曉,但光明確實不是神説説就有的,而是女主角自己找到的,是她自己努力鑿開了圍堵自己的黑暗,讓光射進來。可是,我們雖然得到了光,但黑暗也還在那裏,我們看到壞人在法庭上惺惺作態,試圖逃避處罰,他們會用鱷魚的眼淚欺騙法官和陪審團,甚至在看向被害人的時候毫不掩飾自己的冷漠和毫無歉疚。我們無法理解心懷這樣的惡意的人到底是如何想的,也無法弄明白他們是否在行跡敗露後真的懺悔了,但惡行所帶來的後果卻已經清清楚楚地展現在眾人面前,被刨開肚子仍在水裏的屍體、醫院裏滿墻的血跡、被賣掉不知所蹤的孩子,無一不昭示著那些殘忍的真相。女主角在律師母親的幫助下,試圖讓這些人受到應有的懲罰,也利用自己的智慧,繼續著自己的審判。

  書裏面當然也有好人,比方説劉警官和他的搭檔,比方説那個發現壞人行蹤的老農民,因為有他們,女主角和另一個女孩才能最終獲救,他們的手中應該也有光吧。

  作者作為執業律師和教授,採用了“受害者”和“加害者”兩個身份的變換這個設定,讓我們一開始對加害者恨得牙癢癢,但讀到後面,又不禁為他們擔心,因為他們將永遠受到女主角的懲罰。這樣一種別樣的情感轉換,確實有些新意。而女主角最後的選擇,未嘗不是很多人內心真實想法的映射。這本書中的主角,堪稱“最理想”的受害者,這裡的理想,是指她對敵人、對困境的反擊,是指她成功拯救自己並讓對方受到懲罰的行為。對於這樣一本小説來説,拋開對人性善惡的思考和讀起來酣暢淋漓的情節,我們必須要知道的是,每一個陷入困境的人,都請不要放棄,堅持住。

  請相信,光沒有來,但光在自己手中。

[責任編輯:楊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