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書訊

《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現代啟示》出版

2016年11月15日 08:34:01  來源:新華網
字號:    

  《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現代啟示》,汝信、李惠國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新華網北京11月10日電(桂洋)英國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説,“16世紀以後,歐洲誕生了近代科學,中國的文明卻沒有能夠産生與歐洲相似的近代科學。”但義大利人利瑪竇在1584年的一封信中講,中國人有自己的一套認識自然和解釋自然的知識體系,其發達程度並不次於西方。11月9日,《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現代啟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出版座談會在京召開。來自中科院自然科學史、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四川大學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北京天文館古觀象臺等專家就中國的古代科技哲學進行了研討。

  中國古代和西方兩種不同類型的數學,各有優點

  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文俊的研究表明,中國的古代數學和西方的數學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有不同的思想方法,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系統。他認為,從內容來講,西方的數學,就是證明定理。而中國的古代數學,主要內容是解方程。代表性的作品,西方就是《幾何原本》,中國是《九章算術》。整個數學的體系,西方的數學其核心是推理論證,而中國數學的體系是一種為解決問題,著重具體計算的一種演算法的體系,與西方數學的演繹體系完全不一樣。

  國科學文化傳統對於新科學範式的建立會有某種啟迪

  與會者認為,中國文化價值的精髓是“和諧理念“和“中庸之道”,它既是倫理價值也是一種方法論。作為倫理價值它強調和諧,作為方法論它避免極端。當代科學技術文明的困境要求科學與人文精神相結合。科學史家薩頓早就發出“科學必須人性化”的呼籲。李約瑟認為,“中國的偉大貢獻或許可以通過恢復基於一切人類經驗形式的人道主義準則,而從這種死亡的軀體上挽救我們”。如果説以儒學為主流的中國傳統文化價值有其現代性的一面,那麼中國倫理價值科學化就是必要的,給科學注入價值,以使科學精神和道德理想結合起來。

  中國的發明和發現推動了世界科技文明的進步

  在源遠流長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中,科學技術文化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對中華文明和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過傑出貢獻,産生過深遠影響。據英國學者羅伯特·坦普爾《中國——發明和發現的國度》一書統計,現代世界賴以建立的基本的發明創造,迄至15世紀有一半以上源於中國,這充分説明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輝煌成就,只是在以後中國科技的發展由於種種原因發生停滯而遠遠落後了,這是一個沉痛的歷史教訓。

  與會者認為,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的取得是與中華科學技術文化所具有的獨特的傳統、認識論、方法論和價值取向分不開的。梳理中國古代科學思想的獨特歷史道路,對其獨特的觀念、認識論、方法論和價值取向給以現代的科學闡釋,揭示出它們對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所具有啟迪和借鑒的意義,這是我國傳統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現代啟示》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委託研究項目。旨在説明輝煌燦爛的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具有著獨特的科學技術文化傳統;梳理出中國歷史上科學技術文化發展的脈絡及其特點;探討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文化具有怎樣獨特的認識論、方法論和價值取向;揭示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和科學技術文化的關係;這些方面研究可以進一步昭示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文化對我們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有哪些啟示和借鑒。

[責任編輯:楊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