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書訊

中西方學者對談發展及其罪惡:怎樣面對發展帶來的人類心靈創傷

2016年09月22日 08:36:34  來源:鳳凰讀書
字號:    

  9月14日,當代心理分析家魯格 肇嘉與中國學者張鳴、余世存在北京單向空間(愛琴海店)進行了一場主題為“發展與罪惡”的對談。這也是魯格 肇嘉此次在中國的最後一場活動,此前他已經在清華、北師大等高校中作了多場極受關注的心理學相關講座。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否從一開始就被慾望挾裹而沒有節制?魯格 肇嘉並不這樣認為。在他的新書《發展與限制》中,他以古希臘人對“節制”的重視和中國人的中庸之道等為例,從心理學的角度提出曾經人類群體對於伴隨發展與慾望的負罪感因何漸弱,而他則想通過分析神話中文明與禁忌,來解釋和治愈人類歷史中的心靈創傷和深層罪惡感。

  當晚的三位嘉賓從心理學、歷史學、政治學等視角,就科技發展給人類帶來的環境代價與深層次心靈代價、發展的擴張本質及其限制、神話等古典意象中蘊含的文明重構力量等暢聊,中西方古典與現代多學科文化的碰撞,為到場讀者呈現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思想盛宴。

  過度的發展,是我們的心靈底層出了問題

  魯格 肇嘉在青年時代見證了歐洲的社會運動,這促使他想去研究全球性的發展問題。他在瑞士學習榮格心理學並成為一名心理分析師。在魯格 肇嘉的職業生涯中,他不只是去治療個體的病人,還用心理學的方法去考慮社會問題,用他的話説,他將社會和群體“看作了一個整體的病人”。他認為“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也可以反過來看——人的心靈反而是最基本的底層基礎,我們其他的一些問題,比如過度發展的問題、過度生産的問題,這些問題是由於我們的心靈底層出了問題,而導致上層出現問題。

  魯格 肇嘉認為我們對“發展的限制”的關注,反映出的遠不止是對新近出現的科技問題的覺察。它同時反映出人們對那些極其古老的心理創傷和相應感受的覺察。這種創傷早在古希臘人身上就有所體現。古希臘神話中著名的普羅米修斯,從神那裏盜來火種給人間,當人有了火就會開始發展,開始積累,開始擴張,這是不對的。所以神非常生氣,普羅米修斯受到懲罰。這就是古希臘文化中對發展的一種限制意識。而在新書《發展與罪惡》中,魯格 肇嘉試圖去探尋西方人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失去了對慾望的控制和對限制的意識。

  對發展缺乏一種限制所帶來的結果,就是我們從物質的享受中得到的快樂越來越少了,就好像人們吃第一塊巧克力時的滿足感,會隨著更多的巧克力而越來越淡。西方現在已經慢慢失去了這種對限制的意識,而這個意識是很重要的。

  歐洲是發展的罪惡,中國曾是節制的罪惡

  魯格 肇嘉用中西方對帶火藥的不同態度,説明曾經這兩種文化中對限制與發展的不同思維。中國發明瞭火藥,但卻更多作為煙花等娛樂使用,他一個原因是中國的“中庸之道”減緩了擴張,而西方發展出更為先進的槍炮並用來戰爭和擴張,這是典型的西方人思維。

  學者余世存則用另一種解讀來回應魯格 肇嘉。他認為20世紀發生在中國的新文化運動中,以魯迅為代表的中國知識精英是用另一種眼光看待這件事的,就是當初中國人只是造鞭炮玩,而沒能發展更多的科技,對此應是持否定態度的。今天我們看西方的中世紀和中國的中世紀,兩種不同的文化下也走出了各自的路程,西方走出黑暗的中世紀後就大踏步發展,而中國宋代的理學家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的理論。現在看這個理論也有他的合理性,及節制的發展,但在當時卻是過度的節制了。所以西方是發展的罪惡,我們是節制的罪惡,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其巨大的複雜性,我們一定要考慮這個複雜的情境。因此在中國語境裏談發展的罪惡,還需要考慮是不是為時過早。

  中西方對限制發展的觀念,有時差,也有共識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認為,東西方的差別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西方本來是跟中國差不多的世界,有資本主義之後發展起來,然後盤活了全世界。二十世紀的巴黎是人間天堂,但是再往前推一個世紀,巴黎下水道都沒有,人們會隨地吐痰,後來是他們意識到問題並解決了。現在西方已經部分解決了過度發展的問題,追求碧水藍天,而中國則出現了霧霾、堵車。所以對發展的限制,在中國也是需要的,包括環保、突破觀念的束縛、思想的限制,其實中國更需要這一點。魯格 肇嘉還就基督教對過度發展的作用,與張鳴教授進行了精彩的交鋒。他認為比起東方宗教,基督教在傳播中對無線擴張的鼓勵,也是一種失去限制的發展。張鳴則認為,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固然引起了一些問題,但是中國現代醫療、教育和慈善事業,恰恰是基督教最先發展起來的,對中國現代化有很大的貢獻,所以不能完全去否定這種擴張。

  正如余世存在現場總結的,西方出現的污染問題、社會騷亂,説明發展問題確實沒有解決,魯格 肇嘉的觀察是對的。然而我們也必須站在中國語境上談問題,中國在很多方面的發展還是不夠的。本次對談有時差,也有共識,時差在於中西方所處的發展階段的不同,共識則來源於對人類未來的共同思考。在對談中,嘉賓還由對發展的限制延伸到了“縱欲”的話題,強調想要重建我們與發展的關係,首先要找到其中的“平衡點”。

  《發展與罪惡》

  [意]魯格 肇嘉 

  李瓊 王振東 高嵐 譯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6.09

  歷史事實,本質上是心靈事實。

  由於科技的進步,使得神話逐漸消亡,人類的現代文明已經逐漸取代了神話的力量。我們對“發展的限制”的關注,反映出的遠不止是對新近出現的科技問題的覺察。它同時反映出人們對那些極其古老的心理創傷和相應感受的覺察。這種創傷早在古希臘人身上就有所體現。也正是古希臘人使得傲慢成了原罪之一,犯了必遭天譴。與此同時,古希臘人也對會威脅這一禁忌的事情産生了渴望。我們對地球資源沒完沒了的攫取和對發展無窮無盡的慾望,與和我們的心理有密切關係的神話一道,刺激了這種渴望。

  魯格 肇嘉(Luigi Zoja),當代心理分析家,曾任義大利心理分析學會主席、國際心理分析學會主席及道德委員會主席。截止目前,已出版包括《父性》《偏執狂:“瘋子”創造歷史》《發展與罪惡:關於發展的心理學及其限制》等14本著作,部分著作被翻譯成14種語言出版。其著作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出發,結合分析心理學的專業視角,有相當深的哲學意涵。著名原型心理學家詹姆斯 希爾曼(James Hillman)曾用“人類心理學家”這一稱謂來形容魯格 肇嘉,以表達對魯格 肇嘉其人學識淵博的讚賞。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