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兩岸新媒體看江西:古老與科技相容並進 

2017年09月26日 15:20:3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7兩岸新媒體聯合採訪團合影。

2017兩岸新媒體聯合採訪團合影。(台灣網發)

  台灣網9月26日南昌訊 (記者 劉瑩)“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滕王閣、夜遊贛江、江西省博物館“南昌漢代海昏侯國出土成果展”、廬山、景德鎮,利用VR技術全景探秘海昏侯墓……9月19日至22日,在江西省臺辦的組織下,“夢回西漢——海昏侯出土文物兩岸新媒體聯合採訪活動”在江西舉行,兩岸新媒體達人進行為了期四天的參訪活動,體驗著古老文明與現代科技交織並存的江西。

  江西,古今相容並進

  “江西到底是一個什麼地方,在來之前滿是期待。”臺灣《聯合報》攝影記者陳柏亨從小讀著《題西林壁》《滕王閣序》等古詩文長大,此次來到江西,有種回到歷史課本的感覺,他告訴記者:“此次實地參訪讓我充分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讓我看到江西是古老與科技相容並進。江西不僅有好山好水好吃的美食,也有科技引領時代的前沿。”

  來自臺灣的攝影達人陳耀恩,來到江西的第一天就深受震撼:“贛江兩岸的全景燈光秀很震撼,不輸紐約和香港的夜景。”接下來的幾天,陳耀恩一路用相機記錄著江西的城市、山水、文化,在震撼之餘也收穫了感動:“尤其遠眺鄱陽湖流入長江,內心真的很感動,未來一定會拿著相機再來江西。”

  莊佳凱和陳俐婷都是第一次來到大陸的臺灣大學生,從滕王閣到海昏侯墓,從廬山風景到景德鎮瓷器,莊家凱坦言,一路的所見所聞給學習創意産品設計專業的他增添了許多靈感:“尤其是海昏侯古墓和南昌利用VR體驗全景探秘古墓的技術,讓我大開眼界。”

  此次江西之行,也讓陳俐婷“嘆為觀止”。學習建築學的她,對南昌的城市建設頗感興趣:“希望今後還有機會能來內地實地學習建築工程。”省臺辦相關處室負責人聽聞後,當即表示願意為此幫助她以及她這樣的青年來江西實習工作。

  贛菜,驚艷臺灣客人的味蕾

  在活動中,贛菜也唱起了主角,一路驚艷著臺灣客人的味蕾。“在江西的每頓飯對我來説都是驚喜。”臺灣講客廣播電臺節目主持人、美食達人溫士凱每次用餐前,都要用手機給每道菜拍照。在他看來,贛菜不僅食材獨特、味道鮮美,而且與客家菜有較強的關聯度,讓身為臺灣客家人的他總能找到一份屬於家鄉的感覺。

  在大陸,就像回家一樣

  “我們在廬山上遇到一對老人,得知我們從臺灣來,很熱情地與我們攀談,感覺江西人很好相處,這與我們在臺灣聽到的不一樣。”經常來大陸參訪的臺灣大學生陳彥婷興致勃勃的跟記者説,以前母親十分反對她參加大陸的交流活動,擔心大陸情況如同島內不少媒體宣傳得那般糟糕。 “如今,媽媽不會再擔心了。” 母親態度的轉變來自她每次回去的分享。陳彥婷説,如今,媽媽不但不再反對她來大陸,而且希望自己有機會也能來江西遊玩。在大陸,就像回家一樣。

  從小喜歡歷史的林浩邦説:“以前會聽到大陸的人很難相處,但通過這次活動讓我覺得,人要經過相處才可以去評價他的好與壞。這次活動真的很棒,讓我學到很多,有機會一定會再來。”臺灣《旺報》的記者洪肇君也感嘆道,自己真的被海昏侯漢墓震憾到了,當時的文明有這麼璀璨,親身感受和自己讀書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些文化都説明我們兩岸的源流是一樣的,我們有著一樣的歷史是無法改變的,通過這樣的活動交流,會讓兩岸青年增加更多的了解。”

  全程參加活動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任編輯、時事評論員張彬,將此次活動稱讚為一次“自然文化與人文相融合、融媒體及多媒體全覆蓋、立體式的交流活動”。他坦言,兩岸太需要這種體驗式的交流,這樣才能消除隔膜。兩岸關係越是處在僵局之時,越需要雙方努力增進民間和青年交流,開展此類活動很有意義。

  在行程即將結束的時候,每位團員依依不捨的揮手道別,就像江西財經大學的欒雨佳説的那樣:“雖然五天的時間很短,但是我們的情誼很長,我相信我們大陸的人民和寶島的人民心中都住著一個國字,未來我們還會再相聚。”(完)

臺灣學生在景德鎮體驗DIY。(台灣網 劉瑩 攝)

臺灣學生在景德鎮體驗DIY。(台灣網 劉瑩 攝)

[責任編輯:肖靖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