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臺灣文壇現佳話:《喆園吟草》等百年文物首度現世

2017年09月22日 11:23:17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黃典權教授珍藏之珍貴文物手稿。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台灣網9月22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道,日前臺灣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黃典權的親屬,經慎重考慮重要文物的保存與流傳,將他珍藏的百年文物——清代臺灣唯一一對父子進士施瓊芳、施士潔手稿,捐贈給臺灣文學館;其中《喆園吟草》及《後蘇龕草》共六冊,為首次出現的手稿,非常珍貴。

  這批施家父子手稿,是因一段文人互相扶持的往事而來。黃典權教授投入臺南文史研究多年,深獲敬重,1964年施瓊芳、施士潔後代因家貧攜先人手稿請他收購典藏,黃典權本以自身家境困窘婉拒,後因不忍前人手稿凐沒,遂向人借款購買。黃典權于1992年過世後,施氏後人曾買回部分手稿,但黃典權夫人仍珍藏多冊迄今。當年文人間的互相幫忙,才造就如今此批重要文物能重新現世,堪稱臺灣文壇的一段佳話。

  臺灣文學館負責人表示,當年的這批施家父子手稿,以施士潔手稿為主,後由黃典權教授編纂,編成《後蘇龕合集》,內容包括古近體詩1630首、詞58闋、文79篇,1965年由“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出版,後有龍文出版社據此版本重新刊印、施士潔詩鈔收入《全臺詩》共1710首。本次捐贈之文物為《喆園吟草》四冊(缺一、二卷,在黃教授收藏時即已缺首二卷),《後蘇龕稿》四冊、《後蘇龕草》二冊。經比對內容,《喆園吟草》及《後蘇龕草》這六冊並未見於已出版之《後蘇龕合集》及《全臺詩》。《後蘇龕稿》四冊版本亦與已出版之《後蘇龕合集》略異。

  另有《文魁吳尚沾筆跡詩集》,內有盧振基《四白山人遺稿》,盧振基即盧立軒。盧振基過世後,家屬求施士潔寫傳,由其孫盧文啟手持盧詩一冊拜見,這是當時所余不過數十首,僅存人世間的盧氏詩作。這本手稿後來由黃典權教授整理髮表在《高雄文獻》(創刊號、第二期合刊),題為:“四白山人遺稿序介”,本次捐贈之手稿,即施士潔當初所保存之原件。

  臺灣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黃典權(1924—1992),是福建漳州籍旅臺的歷史學教授,其生前在明清與臺灣史方面的研究著述頗有建樹,在史學界享有盛譽,是漳州學人在臺灣的傑出代表。黃典權教授亦是“臺南市文獻委員會”創會委員之一,曾主持《臺南文化》編務工作近20年,自身也勤於史跡探查發表,對臺南市文獻史料的建立及記錄貢獻卓著。(台灣網 楊永青)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