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臺灣藝術品在晉展出 濃郁傳統中國風受矚目

2017年08月28日 13:39:44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太原8月27日電(記者王學濤)正在此間舉行的山西文博會上,來自臺灣的藝術家們紛紛帶來了他們的得意之作,許多作品洋溢著濃濃的中國風。

  參展商臺灣藝術博物館帶來的100件木雕作品驚艷了現場觀眾。用印尼沉香雕刻的“花好月圓”,崖柏雕刻的“絲綢之路”,臺灣梢楠木雕刻的“全家福”……惟妙惟肖、渾然天成。

  在標有“鎮館之寶”的“馬到成功”木雕前,一股淡淡的芬芳沁人心脾。這個用臺灣梢楠木雕刻的作品上還保留了一塊天然石頭,木頭紋理細膩,雕刻頗有動感。

  臺灣藝術博物館藝術總監吳煜正介紹,苗栗縣三義鄉是臺灣著名的藝術之鄉,木雕産業發達,他們的博物館是目前臺灣唯一一傢俬營木雕博物館。

  他認為,他們的作品之所以受歡迎,主要是因為木雕材料全部選自臺灣梢楠、檜木、牛樟根等珍貴木材且作品全部由老師傅們純手工雕刻。

  “我的祖籍在廣東,祖先在這邊,回來把文化傳承下去。”吳煜正説,大陸市場很大,有利於文化的保留和推廣。

  在臺華窯展區,記者注意到,無論是靛藍釉色青花瓷,還是五彩繽紛的水彩畫瓷器,都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除了日用食具外,造型大多以葫蘆、瓶子居多,圖案以傳統的牡丹、喜鵲等為主,不僅喜慶而且立體感強。

  “葫蘆寓意富貴長壽,瓶子寓意平平安安。”臺華窯品牌負責人巫達誠説,圖案看起來有立體感是因為他們分兩次燒制。先以1280度的高溫燒制純手工彩繪即釉下彩,再以850度的高溫燒制畫好的液態黃金即釉上彩。

  在黑彩窯展區,釉下彩瓷、天目、汝窯、冰煙、黑旋、紅鐵礦等數十類系列作品吸引了收藏家和愛茶人士的目光。

  “上面的畫是我自己畫的,名字也是我起的。我們自己生産,沒有感情投入,是做不出美的東西來的。”68歲的臺灣黑彩窯掌門人白芃絪説,“老祖宗的東西不能丟。”

  臺灣典雅設計工作坊創始人李家珍是第一次來到山西太原。她的作品以中式傳統首飾為主,造型大多采用龍鳳、蝙蝠、喜鵲、梅花、蝴蝶等吉祥意象,結合銀、白玉、臺灣黑檀等材質,十分復古典雅。

  “很中式,很有中華文化的感覺吧。”李家珍説,她的夢想就是把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首飾推廣給世界各地的客戶。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