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成龍贈臺獸首將移除 媒體嘆:臺灣社會病得不輕

2016年09月26日 07:56:34  來源:央廣網
字號:    

  成龍捐給臺北故宮的12獸首複製品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北故宮院長林正儀22日表示,9月底將移除影星成龍捐贈臺北故宮南院的12生肖獸首。成龍方面對此作出回應稱,“尊重文明,保護文化”。

  臺北故宮釋疑為何要移除

  成龍捐贈的12生肖獸首複製品,目前放置在臺北故宮南院主建築物外廣場,展示以來頻遭民眾質疑“贗品”。

  林正儀錶示,主要是因為藝術界認為這並非公共藝術,收藏家也認為藝術性不夠,而民意代表則是考慮到社會性等問題,地方文化工作者則是認為,應該要放置在地文化作品,放置外來文化作品,有些不尊重。

  林正儀稱,事先已先問建築師姚仁喜拆除是否會影響到建築,姚仁喜回復“不會”,認為12獸首只是裝飾性。

  拆除後的12獸首放置何處?林正儀錶示,後續還在討論,這並非典藏文物,是以一般財産保管。

  成龍方面回應“尊重文明 保護文化”

  成龍經紀人EMMA22日傍晚傳達成龍的意見表示,成龍將獸首捐給臺北故宮時,想表達的“尊重文明 保護文化”的態度已經完成,“這整件事是一個態度傳達的藝術行為”。

  據報道,成龍也曾捐贈一組相同的獸首給新加坡國立亞洲文明博物館。EMMA指出,成龍捐贈獸首,捐給臺北故宮和捐給新加坡國立亞洲文明博物館,傳達的態度是一樣的,就是“尊重文明,保護文化”。“我們捐的不是藝術品或工藝品,而是傳達一個態度。”捐給臺北故宮,是因為它是一個“尊重文明,保護文化”的單位。若臺北故宮對於“尊重文明,保護文化”有不同態度,“那我們也尊重”。

  馮明珠曾讚“這是很好的藝術品”

  公開資料顯示,臺北故宮南院區于2015年12月28日正式開放運營,該館定位於“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試運營時的首展有臺北故宮藏品翠玉白菜展以及日本伊萬裏瓷器特展、高麗青瓷特展等。

  即將拆除的十二生肖獸首是由成龍于2015年捐贈給南院區的,時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曾表示這是很好的藝術品。在南院區開幕當天,成龍還曾現身開幕式,親自介紹這套生肖獸首情況。

  成龍透露自拍攝《十二生肖》後,一直期望更多人了解“12獸首”,所以找來工藝師製作,由於很費功夫,故三年只做出了兩套,幸好後來掌握了竅門,才順利完成了12套,當中已分別捐贈給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及北京圓明園,成龍坦言稍後還會拿出4套捐贈給各地著名博物館。

  成龍曾在微博寫道:“從山東飛抵臺灣,特地參加故宮南院的開幕典禮。這是繼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之後,第二個博物館珍藏我製作多年、捐贈的十二生肖銅頭。歷經多位美術設計師與團隊的辛勞,今天終於矗立在南院主要院區,呈現祥和與莊嚴,感到很興奮、欣慰。真希望更多人都能感受到我的初衷--保護文物、尊重文明。”

  獸首曾遭潑漆 寫“文化統戰”字樣

  臺北故宮南院區于2015年12月28日正式開放運營,十二生肖獸首雕像30日即遭不明人士潑紅漆,並書寫“文化統戰”字樣。此次遭潑漆的為龍首和馬首。

  臺北故宮博物院在聲明中表示,成龍捐贈的十二獸首傳達了尊重文物、保護人類文化遺産的價值觀,院方經過審慎評估才納入建築設計。

  據臺灣媒體報道,警方後來已將兩名涉案男女抓捕。

  媒體嘆“臺灣社會病得不輕”

  海峽導報9月23日刊發評論《“文化臺獨”伸出“黑手”》 。文章表示,臺北故宮拆除這12尊獸首的理由,恐怕兩岸網友都要覺得“醉得不輕”了。是不是公共藝術,臺北故宮的前後説法已然自相矛盾;結合獸首此前被潑漆的遭遇,民意代表所謂的“社會性問題”,恐怕就是“‘獨派’不喜歡”的代名詞;而“放置外來文化作品,有些不尊重”更是無稽之談,若按此標準,整個臺北故宮絕大多數藏品,都可以打包送回大陸了。

  文章稱,臺北故宮因其豐富的藏品與高水準的現代博物館陳列,受到海內外遊客的喜愛。但自民進黨上臺以來,卻屢遭“文化臺獨”侵擾,12獸首的遭遇就是其中一樁。對獸首的莫名攻擊,“火力”主要來自綠營民意代表與“獨派”人士,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這出鬧劇的背後,是“文化臺獨”的幽靈在鼓噪喧囂,只能感嘆一句:臺灣社會真的“病得不輕”。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