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雲門舞集《水月》:東方神韻與巴赫經典的交融

2016年09月23日 14:25:1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灣雲門舞集《水月》日前首次起舞國家大劇院,這是著名編舞家林懷民繼《行草》《流浪者之歌》《九歌》《松煙》之後第5部亮相國家大劇院的代表作品。雲門舞集男女舞者曼妙的舞姿搭配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太極、明鏡與流水在舞臺上交相輝映,帶給北京觀眾一場視聽感官盛宴。

  雲門舞集首演于1998年的《水月》,作為林懷民的巔峰之作,被媒體譽為“20世紀當代舞蹈的里程碑”,受到國內外舞迷的熱捧。《水月》繼承併發揚了雲門舞集一貫強調的中國肢體語匯,並以“太極導引”為原理,衍生出以曲線動勢的獨特語言。在《水月》中,舞者呼吸吐納,由丹田導氣引身,帶動肢體的動作。動靜、虛實、陰陽互生互克,可謂是中國書畫“氣韻生動”的體現。

  《水月》採用了西方音樂的經典——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同樣令國際舞評家驚訝叫絕。在首演後的第二年春天,林懷民將其帶到巴赫故鄉柏林的德意志歌劇院演出,獲得德國重要媒體的一致讚譽。隨後近20年的世界巡演,同樣征服了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觀眾。《紐約時報》稱:“《水月》的舞蹈是巴赫音樂的化身。”《國際芭蕾雜誌》也評價説:“東方的太極與巴赫的經典,等待300年,只為了在《水月》中相逢。”

  林懷民由“鏡花水月畢竟總成空”的佛家偈語獲得靈感作舞,“水”“月”“鏡”是《水月》舞臺上必不可少的意象。林懷民談到:“《水月》不是在講佛經,是在講山水畫中的橫軸,西方的畫是挂在那裏看的,我們的畫是橫著打開的。看到一點點,然後再一點點,就像旅行一樣。看的人經過一個時間旅行,一步步走出來。”

  首演當晚,《水月》伴著巴赫的音樂逐漸打開,白褲繫腰的男女舞者站在勾畫白色水紋的黑色地板上,身形倒映在身後的巨型鏡面中,顯得格外空靈。隨著舞蹈的進行,悄然而出的流水緩緩淌過舞臺,在鏡面和水波之間映現出層疊繁複而虛實相間的無限幻象。舞者踏水而舞,有那麼一段時間巴赫的音樂戛然而止,舞臺上空余數名舞者的呼吸吐納聲與潺潺流水聲相互呼應,而禪意也在這動靜虛實之間,在觀者的心頭旋生旋滅。東方神韻的舞蹈和西方經典的音樂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純粹、空靈的境界自舞臺之上緩緩延展。

  為營造出水月天光的舞臺空間,林懷民克服了很多不為觀眾所注意的困難。比如《水月》舞臺上的水,水溫在幾十分鐘後的演出中必須維持在一定度數,那就是舞者的體溫。林懷民強調:“因為舞者們是汗流浹背,毛細孔是打開的,遇到天冷的時候,水面上甚至會起水霧,如果給冷水,跳了幾場後人就會僵在那裏。”正因為這樣的審慎與細緻,雲門舞集帶給觀眾的只有至純至美的享受。文納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