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甘肅工藝師傳承儺面藝術 雕刻遠古傳説百張“面孔”

2016年08月02日 06:57: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甘肅工藝師傳承儺面藝術 雕刻遠古傳説百張“面孔”

  【解説】在蘭州一處普通民居內,隨處擺放著形態各異的儺面具,甘肅民間工藝師馬正德癡迷其中,有時甚至徹夜創作。除了製作周祖儺、軍儺等傳統儺面,四大名著里耳熟能詳的人物也可在數百張儺面裏找到。

  近日,馬正德向記者介紹,儺面是一個比較古老的非遺文化,它起源於原始人類、部落的圖騰崇拜。從用於祭祀的巫儺、周祖儺、國儺,又慢慢形成了每一個朝代的軍儺。軍隊打仗的時候佩戴軍儺,為了營造氣勢,嚇退敵兵。

  【同期】儺面手藝人 馬正德

  儺對於過去來説就是,它的本意是原始人類在當時的這個時代,科技生産力是不夠發達的,所以他們從茹毛飲血的時代到農耕時代,他們對一些自然現象,比如電閃雷鳴生老病死天災人害,不能用科學的辦法去解釋的,或者是不能理解的,所以他們就想像成各種各樣的神靈,或者是圖騰,把他們去祭拜起來,用他們的形象去嚇退各種各樣的所謂的妖魔鬼怪,或者保護莊稼收成,多子多孫,平平安安,賜福發財,四季平安這麼一個概念,在當時是有實用功能的。

  【解説】儺面具是中國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用於儺儀、儺舞、儺戲。儺面具種類眾多,造型各異,均為楊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後敷彩上漆,有非常強的表現力。

  憑著對儺面的熱愛,馬正德大學畢業後就開始拜師學藝,十多年間他創作了兩千余張儺面具,除了做儺的技術日益精進外,在儺文化方面也頗有研究。

  【同期】儺面手藝人 馬正德

  這個儺面屬於遠古神話傳説的,鍾山燭龍,剛開始它是惡的,攪渾天地的這種,最後女媧娘娘把鍾山燭龍制伏以後,它專門就是執時的,白天黑夜,它的眼睛一睜就是白天,眼睛一閉就是晚上,整個形像是比較喜慶的一個。

  【解説】馬正德説,最初的古儺色彩遠不及現在這麼豐富,以一些簡單的自然顏料為主,如黑褐朱紅,材質也多是樹皮、動物毛皮等。此外,顏色也是一種“語言”,比如現在的軍儺,紅色代表剛烈,黑色為耿直,黃色意為殘暴,綠色則是狹義。

  在馬正德的心中,儺面是件很美的藝術品,它不是“猙獰”的美,也不是靜雅的美,而是自古而來的一種對自然及生命的崇拜和敬仰。

  高瑩 徐雪 甘肅蘭州報道

[責任編輯: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