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中國抗戰紀念館館長:臺胞從未缺席抗戰

2016年06月29日 08:0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據香港中評社報道,中國抗戰紀念館館長李宗遠日前接受中評社記者訪問,深入解析了臺灣同胞在抗戰史的歷史貢獻和犧牲。他表示,如果以“臺獨”的邏輯看待歷史,就會把歷史拆解得支離破碎。我們應該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擊破所謂“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獨立的”這樣一種錯誤觀點,否則當年那些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人的犧牲就失去了歷史正義性。

  臺胞從未缺席抗日戰爭 不能脫離歷史環境斷章取義

  李宗遠表示,臺灣同胞從未缺席中華民族抗戰,從1895年就開始,全臺灣民眾都加入武裝反抗殖民統治中,在中華民族抗戰史中是最早的。武裝反抗被鎮壓後,很多精英回到祖國和大陸同胞一起抗戰,並提出了“若想救臺灣,必先救祖國”的口號,這個口號對當時大陸的臺胞影響極大。大陸也有很多人士對光復臺灣有很強烈的認識,包括毛澤東在接受斯諾採訪時候就提出“我們的抗戰不僅是收復東三省,而且要收復臺灣”。1938年國民黨在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也正式提出收復臺灣,後來國民政府在1943年的開羅會議上和美國、英國以《開羅宣言》的形式決定了臺、澎一定要回歸祖國。因此,臺灣同胞抗戰離不開祖國抗戰,兩者相輔相成密切聯繫,這段歷史對兩岸同胞非常重要。

  “誰掌握了過去,就掌握了現在和未來。”李宗遠認為,這段歷史是兩岸的共同記憶,不能錯亂。現在島內的“臺獨”分子,甚至一些學者對這段歷史斷章取義或進行分割,比如“日據時代”和“日治時代”的差別,一字之差改變日本殖民統治的性質。再比如,“慰安婦”問題,當時日本在亞太地區建立了慰安所,強徵當地女性充當“慰安婦”,現在島內一些人説“慰安婦”是“自願”的,這顯然不對。誰會自願去充當“慰安婦”?都是日本以國家或軍隊形勢強迫女性。另外,現在島內還有人把“我國”改成“中國”,這樣就造成了“一邊一國”。他説,這些變化都是想通過一點一滴的更改切斷歷史。

  李宗遠説,1895年日本武裝佔領臺灣後,臺灣的士紳及官員組成了“臺灣民主國”,現在一些“臺獨”分子將其作為臺灣獨立的標誌性事件。實際上,“臺灣民主國”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是迫於當時形勢以“臺灣民主國”來號召臺灣同胞反抗日本的武裝佔領,且“臺灣民主國”發出的公告裏寫到“永戴聖清”,即永遠尊奉祖國大陸,所以並不是追求臺灣獨立。

  李宗遠説,在20世紀初,很多臺灣民眾回到祖國大陸並組織民間團體反抗日本,揭露日本殖民統治的罪行,提出臺灣民族革命、民族獨立。這種民族獨立是要擺脫日本殖民統治,然後回歸祖國。這和“臺獨”鼓吹的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獨立的,中國是外來政權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環境來斷章取義。他認為,以“臺獨”的邏輯看待歷史,就會把歷史拆解的支離破碎。因此,我們要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擊破所謂“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獨立的”這樣一種錯誤觀點,否則當年那些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人的犧牲就失去了歷史正義性。

  對於臺灣廢除課綱微調以及文化“臺獨”,李宗遠表示,很擔心。他説,一個字的更改可能就會把事件的性質改變了,歷史記憶不準確會帶來很大的麻煩。作為抗戰紀念館,我們有責任把這段歷史向島內民眾進行傳播,比如今年10月將會在島內進行臺灣同胞抗日戰爭歷史50週年的專題展覽。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