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臺灣作家席慕蓉走近鄂爾多斯農村“十個全覆蓋”

2016年05月20日 14:1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5月19日鄂爾多斯訊 2016年春天,海拔1500米北緯38度蒙古高原的晚春,中午的驕陽熱情十足,一位來自臺灣的蒙古族畫家、詩人、作家專注的聽著一位農村“一把手”動情的解説,這是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神水臺村支書向席慕蓉如數家珍般介紹“十個全覆蓋”情況的一幕。

  “十個全覆蓋”是近兩年來蒙古高原年度最熱詞,也是農村牧區最實實在在的事,從“水電路訊房社教文衛商”十個關係到農牧民生産生活的方面改善民生,建設美麗鄉村牧區。基礎設施、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思想理念、精神狀態也隨之日新月異和舊貌換新顏,全覆蓋帶來全方面的改變......

  村支書與詩人,似乎是兩個領域,似乎共同話題不多,但是任何不同外在的事物都會有內在的共同,他們共同是對家鄉的熱愛,對生活在這片土地的男女老幼、一草一木的熱愛。在村容新舊對比照片前,村支書介紹著這其中的過程和變遷,席慕蓉靜靜聆聽,感慨“太好了,變化很多。”潔凈的小巷,錯落有致的白墻灰瓦房屋,獨具農耕文化特色的小廣場,別致的已編號的房屋指示牌,蔚藍天空下松樹蔥郁、桃花競開、榆樹新葉舒展,在這希望的季節鄉村如此美麗並充滿生機.....

  如果説作品來源於生活,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是無數不同形式作品的作者,在邊參觀邊交流的過程中,村支書話題一轉像相聲藝術般抖了“包袱”,我們神水臺村地處蒙陜交界地帶,因相傳境內有一股神水能治病祛邪故得名神水臺。這裡除了神水,還有“四神”。席慕蓉老師饒有興致的問,是哪四神呢。村支書説,“四神”是神廟、神醫、神樹、神雞,一行人莞爾靜聽村支書一一揭曉,神廟,是這裡的海流圖廟,歷史悠久,信眾良多;神醫,是這個村的村醫,醫術高明,中西蒙三醫結合,口碑在外遠近聞名,每天僅挂幾十個號坐診,一號難求。神樹,這裡的榆樹的樹榦沒有直的,以各種姿態彎曲著向上生長。神雞呢怎麼説,席慕蓉問到。村支書説,神雞是喝神水長大的雞......一陣笑聲過後,村支書説,這樣的雞經過我們這裡獨特的烹飪方法之後,成為名揚百里的美食,好多人都慕名專程來我們這裡吃雞。村民們生産生活條件改善了,想法也活起來了,發展了旅遊、種養植産業,自動自發的行動起來,讓生活品質更好,更多的注重鄉風文明,讓好的美德傳開來,讓這好生活長長久久下去......

  村支書幽默樸實中滿懷著對這片土地這裡人們的深厚感情,也給對原鄉深深愛戀的蒙古族女兒留下溫馨的記憶,在蒙古高原“十個全覆蓋”這將載入史冊的農村牧區的變革中,來自臺灣的作家席慕蓉見證了遼闊土地上的小村莊——神水臺的變化,這歲月長河中的機緣相遇,為彼此留下永遠珍藏的深深跡印。(台灣網鄂爾多斯通訊員 萌豆)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