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兩岸工藝家“匠心獨韻” 冀合力活化産業

2016年05月18日 10:34:00  來源:中新社
字號:    

  中新社福州5月17日電 (林春茵)一個古古拙拙的老絲瓜,瓜皮裂開處絲絡細緻可見,一隻俏生生的蚱蜢,恰停在瓜身一個開口前。當中國傳統文人意象遇到柴窯制陶的古樸手藝,就成了這個活潑而不失古意的花器《絲情瓜意》。

  這是臺灣水裏蛇窯第三代傳人林國隆的佳作,也是中華傳統制陶工藝注入臺灣當代美學的一個典型之作。位於臺灣南投縣水裏鄉的“水裏蛇窯”,源自福州,歷四代傳承之後,已成為臺灣現存最古老、最具傳統鄉土文化氣息的窯場。

  蛇窯,窯長似蛇且順著山坡砌成,因此而得名。水裏蛇窯名噪一時,“人人來搶剛出窯的大水缸”,但林國隆自父親手中接過衣缽時,卻因時代變遷已瀕臨倒閉。“水裏蛇窯傳統和現代相結合,完成了傳統陶藝産業的有效活化,這也類似臺灣工藝美術近二三十年的發展歷程。”他説。

  林國隆告訴記者,臺灣工藝美術分四個層面在走:有講究“工匠精神”的量少而精創作,也有賣品牌價值的“時尚工藝”,還有遊客參與的“體驗工藝”,更有透過文創設計和量化生産,讓民眾享受匠心獨運的“生活工藝”,而凡此所有,在今天的集觀光、研發與生産于一體的文化創意工廠“水裏蛇窯陶藝文化園區”中,都有體現。

  多次攜精品到大陸市場投石問路的林國隆認為,兩岸工藝美術産業已經從“交流”進階到“合作”的具體對接階段。17日當天,包括林國隆在內的14位臺灣工藝家亮相於海峽民間藝術館啟幕的“匠心獨韻——閩臺工藝美術交流展”,尋求兩岸合作契機。

  此次來展還包括臺灣水裏蛇窯陶藝文化園區第四代傳人、臺灣水裏蛇窯創意設計總監林家祥,臺灣原彰化陶藝協會理事長陳良柏,臺灣陶豐陶藝工作室創始人謝志豐等10位陶藝家,以及臺灣金工創作藝術家呂雪芬、玻璃藝術家李旗得等。

  精於將純銀工法和陶瓷創新性地結合為新式茶具的呂雪芬也有明確的合作期待。是展中,福建銀器大師林仕元的畬銀手藝令她耳目一新,“期許兩岸工藝家能將技藝融合於同一件作品中。”

  臺灣陶藝家蔡江隆曾在阿里山茶區駐村,積攢文創提升茶産業文化內涵的經驗。他更給出進一步的合作暢想:“閩臺茶業交流密不可分,兩岸工藝家也可以此為合作平臺,合力提升茶産業的文化附加值。”

  “希冀閩臺工藝師能一對一‘配對’合作,實現工藝美術産業鏈跨兩岸地域的延伸。臺灣已經累積近30年的文創活化傳統産業經驗,也可以為大陸提供借鑒。”林國隆説。(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