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海峽兩岸借始祖炎帝架起“文化橋”

2016年01月25日 06:5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1月24日電 題:海峽兩岸借始祖炎帝架起“文化橋”

  作者 胡健

  按照大會要求,每位學者只有15分鐘的發言時間。臺灣師範大學國文係教授鐘宗憲在主持其中一場主題演講前,隨手拿起手中的瓷杯蓋,一臉歉意地説,“到12分鐘的時候,我會這樣敲一下,如果到了15分鐘,我會用力敲兩下。”鐘宗憲用杯蓋敲擊著杯身,並一再對“剝奪”學者發言時間,深感抱歉。

  這段令與會者會心一笑的小花絮發生在北京舉行的山西高平神農炎帝文化學術研討會上,鐘宗憲是來自臺灣地區的三位學者之一,他從炎帝文化的四個系統闡述了有關文化傳承的議題。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管志明介紹了兩岸有關炎帝信仰的差異課題,輔仁大學全人教育中心講師陳嘉琪發表了題為“《路史》借由炎帝神農氏對農業文明發展的闡釋”的演講。

  鐘宗憲認為,從目前有限的資料裏來看,還沒有看到一個區域像高平這樣對於炎帝文化的傳承可以具體到多個鄉村,而且民間習俗延續至今。從這個層面來看,高平確實無可取代。他認為,高平在整個宏觀歷史底下,扮演著地方性文化傳承的角色。管志明認為,兩岸在炎帝信仰的大環境上有一定差異,這或是文化斷層造成了此種差異。

  臺商葉宏燈是臺灣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文化交流學會的理事長,他從1989年至今已在廣東東莞建立了10個工廠。1995年,葉宏燈申請建立東莞臺商子弟學校,現有2500多個臺灣學生。用葉宏燈的話説,現在整個珠江三角洲的孩子都在這個學校,這對穩定當地的投資環境起到重要作用。

  並非專家學者的葉宏燈自稱是“炎帝的粉絲”,也正是這種源自中華民族的人文信仰,才使得他頻繁前往大陸投資建廠、興辦學校、尋根祭祖。葉宏燈介紹,臺灣神農炎帝信眾約為500萬左右,將神農炎帝作為主神奉祀的廟宇多達254座,配祀則達到500座之餘,充分表明中華民族始祖炎帝文化之根已經深深厚植于臺灣。

  臺灣供奉的神農大帝的臉譜分為黑臉、紅臉和青臉,當葉宏燈得知黑臉神農大帝的陵寢在高平時,異常震驚。“這件事對臺灣民眾的震撼非常大,現任臺灣神農大帝協會理事長的陳先生,當即號召80多人連夜趕到高平,親自到那邊三跪九叩。”

  此後,臺灣炎帝神農文史學會以及臺灣神農炎帝協會組織150多位臺灣著名專家學者、臺商和信眾到高平參觀訪問,先後在高平開展了“中華神農文化尋根之旅”活動、以“弘揚炎帝文化、傳承炎帝精神”為主題的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文化高層論壇、祭祀神農炎帝等活動。2015年8月,臺灣20余家神農大帝宗廟代表再次到高平進行祭祀和文化交流。

  2016年5月14日,高平還將舉辦海峽兩岸炎帝農耕文化節,山西省已將該項活動納入“華夏之根·文明之旅”山西(古中國)國際文化旅遊節。(完)

[責任編輯:郜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