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求學原創:我與外公的兩岸

2016年01月22日 13:5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爺爺,我要抱抱!”還是小一的我,賴皮似地跟外公撒嬌。

  被誤稱為爺爺的外公笑了一笑,就把我背在肩膀上,“我帶他去羅東運動公園轉轉。”他對著媽媽説。

  “喂,你下來,都小一了還要外公背,自己走不會嗎?”我媽道,“爸,你讓他自己走啦。”

  “不要緊的,不要緊的,嘿咻,走啰!”外公背著我,大步邁開地走出家門。

  天邊清晨的陽光灑落在公園青翠的草地上,一老一少,相偕走過了一個上午。爺爺60歲了,陽光穿過烏黑的短髮,暈出大大小小的光圈,閃花了我的眼睛。

  我揉了揉眼,睡眼惺忪。媽媽帶著我們一家人,清晨就抵達了宜蘭。

  “外公,你還好嗎?”高中的我,不無憂心地問道。

  “沒事,沒事啦!你外婆他大驚小怪的,什麼事也沒有。”

  “媽,他到底怎麼了阿?”我媽問外婆。

  “他喔!明明就走不動了還半夜一個人跑出去,一個人摔倒在全聯……”

  外婆説,外公一個人自己跑出去了一整晚,沒有回家。到了淩晨,才發現他摔倒在對面的全聯,走不回來。這一摔,那曾經能背著我健步如飛的外公,再也走不了十步路,一走太多,便要摔跌。

  曾經翻越千山萬水的阿公,從此被禁錮在我外婆新買、真皮而泛著油光的沙發上。

  我的祖父,坐在乾裂地露出棉絮的沙發上,一聲不響,他完全沉浸在電視的京劇裏。螢幕裏頭,旦角正隨著小鑼的聲響,擺出各樣身段;螢幕外面,我正摀著耳朵陪著祖父看戲。

  “外公,這在演什麼啊?”已經是大一的我,大聲地朝外公的左耳吼道。

  然而他卻如隔了一層隔音玻璃一般地,明明就在我身邊,卻充耳不聞。電視的鑼鼓聲依舊喧囂,外公的眼睛也直直勾著電視,一瞬不眨。

  我明白,祖父的眼中想透過那齣戲看見的,還是那片山東的風景,他曾經的美好回憶。但,我該如何去為你尋憶?你的山東腔、你的重聽、你那走了幾步路便會摔跌的雙腿,封鎖了我對你的想像。我在我能探詢的時候不懂得探詢,卻又在你已經幾乎與外界的聯繫斷絕時才執著地想追尋你的根源。我多麼希望能代替你的眼睛,再回去大陸,看看你滾過的山溝,曾打水過的井,那曾經長大的村子。祖父阿,你的故事是兩岸的一道微不足道卻又千真萬確的縮影。

  明明是半聾的耳朵,卻想聽見故鄉的記憶。你的異鄉,終究變成了你不得不駐足的家鄉,而臺語、歌仔戲、布袋戲,要怎麼能融進你的山東魂靈?你的精神早已回去了,回去你還年輕的那個時候。你當時被稱作猴子,身手矯健而靈活,卻又有雙靈活的雙手,你討了一個老婆,你真的好開心好開心。你還記得那一天你娶親的時候,你看的那齣戲,鑼鼓喧囂。

  於是我在剎那間突然明白:原來兩岸,不是這岸和那岸、不是共匪和國軍、不是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我外公中的現在與過去、避難者的異鄉和家鄉、是流亡者無奈中的想像與現實。

  小學、高中、大學,矍鑠、難行、重聽,臺灣、大陸。外公與我,一老一少的生命維度,成了係在兩岸的一條細線,過去的外公在那兒拉著,現在的我在這裡牽著;未來的我在大陸那頭悄悄地接過了漸漸消逝的外公身影手中拈著的那根線,現在的外公固執地用顫抖的雙手握著那條線。牽引,牽掛、牽念,兩岸人民的過去與現在、上一代與下一代,用他們的生命絲線,一線一絲地,織成了兩岸的橋梁。而這,就是我與外公的兩岸。

  作者:李肇原(臺灣政治大學)

  備註:本文為清華大學學生海峽兩岸交流協會和臺灣大學臺陸學生交流會聯合舉辦的“鑒往知來,存異求同”紀念抗戰勝利徵文活動優秀稿件之一,由台灣網刊發,轉載請聯繫台灣網。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