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解放健康講壇飛躍海峽亮相臺北

時間:2015年11月24日 16:27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解放健康講壇飛躍海峽亮相臺北

  PM2.5降低10微克會延長7個月壽命;55歲前戒煙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42種化學物質增加乳腺癌發病率……昨天下午(11月18日),2015上海臺北雙城健康講壇暨第26屆解放健康講壇在臺北孫中山紀念堂舉辦。來自海峽兩岸知名的環境、藥理以及中西醫專家亮相,共談 “環境污染和我們的身體”。在臺灣觀眾的熱情提問下,專家們演講並解答了大量環境和健康的問題,建議大眾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最重要。本次講壇的支援單位為中國聯通上海市分公司。

  PM2.5降低會延長壽命

  空氣品質對於健康的影響問題,兩岸都很關注。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教授沈世宏演講時表示,空氣中的PM2.5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肺癌死亡率會增加8%,心肺疾病增加6%,導致的總死亡率增加4%。但如果PM2.5降低10個微克的話,壽命則會增長0.61歲,也就是223天即7個月。

  壽命長短雖和空氣環境有絕對的關聯,但這不是唯一的條件。沈世宏教授表示,臺灣地區2013年曾有一個研究,發現臺北市的平均壽命最長,可達82.9歲。壽命最短的是臺東,其次是屏東花蓮,“為什麼東南的環境很乾淨,但壽命卻最短呢?”沈世宏解釋説,壽命長短和空氣相關之外,還有醫療條件以及生活習慣等,因此保持一個良好生活習慣,情緒健康快樂一點,有時顯得更為重要。

  不吸煙肺癌患者也在增多 

  上海市胸科醫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胸外科教授陳海泉提出, 80%的肺癌跟吸煙有關,戒煙就可以有效防止肺癌發生。研究發現,對於肺癌患者而言,過去抽煙現在戒煙的危險因素指標是3.6;如果現在仍繼續吸煙,那麼肺癌危險因素則為8.4。而55歲前戒煙的肺癌患者,生存率明顯高於55歲後戒煙的患者,

  當然,陳海泉同時指出,現在發現不吸煙的肺癌患者也在增加。西方人認為這和東方人的廚房油煙有關,但顯然現在的廚房條件逐年改善,而肺癌發生率卻上升。陳海泉説,“其實,從十幾年的變化中,吸煙的肺癌患者絕對數並沒有下降,只不過是不吸煙的患者數量上升了”。他表示,這一現象與霧霾有多大關係?或者與生活習慣有多大關係?兩者的相關性和影響度,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陳海泉説,目前上海市已打造肺癌的早期篩查體系,選出高危人群進行CT篩查,同時進行了肺葉切除方面的研究,這使早期肺癌患者切除手術後的復發率達到0。

[責任編輯:郜利敏]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