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安溪10月30日電 (林永傳 郭斌)首屆海峽兩岸茶王公文化學術研討會,30日在中國茶葉第一鎮——福建安溪縣感德鎮舉行。
來自海峽兩岸70多名專家學者與會。廈門大學人類學系郭志超教授圍繞安溪茶王公的調查研究,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林美容教授圍繞從閩南到臺灣保生大帝信仰的複製,泉州師範學院歷史系吳幼雄教授圍繞關於茶王公謝枋得信俗的討論,分別作了主題演講。
兩岸專家學者分別以“臺灣茶神文化背後的意涵”、“謝枋得道教詩文輯述”、“安溪感德茶王公信仰與茶王賽及其學術意義”、“‘發明’傳統視野下的感德茶王公信仰”等為題進行深入研討交流。
茶王公謝枋得(1226—1289),南宋末朝江西弋陽人,南宋滅亡後,謝枋得不願在元朝做官,五卻厚聘,隱居福建。1284年,他隨感德左槐黃氏18世祖黃鸞歌、黃鳳哥兄弟來到安溪感德,有感這裡民風淳樸、待人熱情,便寓居下來教書、賣卜,教化山民,又發現這裡泉甘土赤,氣候適宜,便極力勸導山民墾荒種茶,並創造性地把老子所説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用來勸化山民種茶應敬畏自然,愛惜土壤,順應自然規律。同時還帶來了鬥茶賽藝、品茶論道的茶文化,使這一方百姓世代安居樂業,生生不息。
長期以來,謝枋得以其忠義尚節的精神、道法自然的智慧、博大精深的茶道和對茶産業發展的重要貢獻被當地民眾尊為“茶神”、“茶王公”進行祭祀。這種祭祀儀式已將純樸的茶文化信仰演繹成典雅的藝術,昇華為激勵後人奮進、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民俗活動。經過數百年的傳承,形成了以“忠義尚節、道法自然”為精髓的茶王公文化。
安溪縣感德鎮自然風光秀美、文化底蘊深厚,是優質安溪鐵觀音的重要産區,是海峽兩岸民眾共同信奉的醫神“保生大帝”的故鄉,是茶王公文化的發祥地,享有“中國茶葉第一鎮”的美譽。去年,該鎮在舊址重建了茶王公祠,之後,在祠內相繼舉辦了茶王賽、民間鬥茶賽、開茶節等活動,茶王公的知名度不斷提高,成為較有影響力的茶文化信仰。
此次由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華僑大學宗教文化研究所等單位聯合主辦的海峽兩岸茶王公文化學術研討會,選取了海峽兩岸40多名學者撰寫的論文論文36篇,編成《茶王公文化研究》一書,由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感德鎮鎮長陳志明表示,將把此次研討會的成果應用到茶王公文化推廣中去,應用到茶文化建設中去,應用到促進茶産業轉型升級中去,將“中國茶葉第一鎮”建設成“中國茶業第一鎮”。(完)
[責任編輯:吳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