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兩岸及港澳學子共吟古詩詞 喚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記憶

時間:2015年09月23日 08: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社長沙9月22日電 題:兩岸及港澳學子共吟古詩詞 喚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記憶

  中新社記者 劉柱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八名女生身著傳統服飾,用輕靈低婉的音調,把杜甫《客至》這首古詩詞的內涵和意韻,吟唱得淋漓盡致。

  22日,“瀟湘情·中華韻”2015年兩岸三地大學生首屆吟唱文化交流節在中南大學啟幕,來自臺灣、香港、澳門和大陸的19所高校一百多名學子,以中秋佳節為契機、中華經典詩詞吟唱為依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中南大學中華經典吟唱研究與傳播基地主任楊雨説,吟唱魅力十足,但以前僅在學術圈小範圍內流傳,自己也不敢將其帶到課堂上,擔心傳統的詩詞音律得不到“80後”、“90後”的認可。“我一次偶然在課堂上吟唱,居然引起他們強烈的興趣。”

  “為了唱好古詩詞,我每天早晚在寢室帶著怪怪的腔調練習,把同學們都嚇壞了。”中南大學研究生劉崇建對中新社記者説,“經典的古詩詞吟唱,打開了我對優秀傳統文化認識的‘另一扇窗戶’。”

  目前,中南大學中華經典吟唱研究與傳播基地學生成員已發展到60多人,他們還不斷地影響著身邊的朋友。

  “大一在學校招募吟唱演出時,覺得好玩才抱著試一試,沒想到快堅持了四年。”臺灣輔仁大學大四學生、“東籬詩社”第18任社長李悅説,該校已舉辦了20年的“詩情吟唱”主題活動。

  在香港中文大學學習文學歷史的馬天慧則剛剛跨入詩詞吟唱的大門。她説,這次來參加活動是想學習更多的吟唱知識,結交興趣相投的朋友,“回到香港後,希望能建立吟唱社團,讓更多人了解並喜歡中華傳統文化”。

  臺灣輔仁大學孫永忠教授認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作為炎黃子孫,有責任、有義務把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傳承下去,讓中華傳統文化在兩岸及港澳學子的內心深處沉澱下來。

  而在楊雨看來,大學生吟唱古典詩詞,就像一個失去記憶的人恢復了記憶,那些紮根在記憶深處的優秀古典詩詞,如同喚醒了大眾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記憶。

  此次活動期間,學子們還將前往長沙岳麓山、橘子洲,岳陽屈子祠、岳陽樓,常德桃花源等地,分別吟唱演出《離騷》、《岳陽樓記》、《桃花源記》等經典作品,將傳統之音、古典之韻傳遍湖湘。(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