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明三任皇帝均鍾情小村古寺 懷古詩隱指禪師天子身份

時間:2015年05月28日 11:3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大型古裝歷史劇《王道劍》創作背景資料探究——

  建文帝出亡寧德證二:支提寺懷古詩之謎

發現神秘明朝古墓葬的寧德上金貝村十公里之遙的支提寺的地位顯赫,明朝先後有三任皇帝特意下旨修葺或御賜。

  台灣網5月28日訊 由九洲文化傳播中心、九洲音像出版公司和臺灣吉富文創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製作的歷史武俠劇《王道劍》將於2015年10月開拍。

  該劇改編自臺灣前“行政院”院長、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著名武俠小説作家劉兆玄(筆名上官鼎)的長篇武俠小説《王道劍》。小説依據明朝“靖難之役”和“明建文帝出亡福建寧德説”的歷史背景創作完成。

  西元1398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病逝,建文帝朱允炆即位。

  面對國家被藩王勢力割據的狀況,為鞏固中央集權,這位勵精圖治的少年皇帝著手削藩。不料此舉卻引發了朱元璋的第四子,時燕王朱棣的強烈不滿。不甘被削弱的朱棣一不做二不休,舉兵反叛,揮師南下,這場史稱“靖難之變”的戰役,以朱棣稱帝告終。

  然而,在朱棣攻下明朝都城南京時,本該在宮中束手就擒的建文帝,卻離奇失蹤,從此如泥牛入海,杳無消息。關於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眾説紛紜,民間普遍認為他最終逃離了危險的漩渦。建文帝究竟出亡何地,長久以來如迷霧籠罩,不得而知,即便有一些傳説,也往往因缺乏佐證無疾而終。

  建文帝究竟下落何處?這引發了一代又一代歷史愛好者和史學專家的好奇和探索。經有關專家的實地調查與田野考古,寧德是“明建文帝出亡地”一説取得了25組環環相扣、密切關聯的證據鏈。現讓我們跟著這些證據鏈,揭開600多年來的歷史謎團。

  迷二:支提寺懷古詩之謎

  歷史悠久的支提寺,距離發現神秘明朝古墓葬的寧德上金貝村,僅有十公里之遙。支提寺現存主體重建於明永樂年間。明朝276年裏,先後有三任皇帝特意下旨修葺或御賜支提寺。在諸多寶剎中,支提寺的地位為何如此顯赫特殊,得以受到這般重視呢?

  人們根據乾隆年間的《寧德縣誌》上的記載,發現于明清時期,支提寺所在的霍童山大童峰下有一山窟,名為鶴林洞。

  “洞天別有天地,後戶可透金陵大茅山。洞口高丈許,廣盈十笏,下極平坦。中有一窟,泉味如醴。傍有小徑,暗然紆曲。”

     推薦閱讀:建文帝出亡寧德證一:上金貝古墓之謎 

[責任編輯:普燕]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