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2015年京臺兩地校際交流活動舉行 碰撞兩地教育火花

時間:2015年04月23日 20:25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由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的2015年京臺兩地校際交流活動近日在京舉行。來自臺灣的趙家志老師為兩岸孩子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詩歌學習課,與北京市海澱區七一小學的老師們進行教學經驗交流。(台灣網  普燕 攝)

  台灣網4月23日北京訊(記者 普燕) “我們可以用嘻哈的節奏朗讀《靜夜思》,也可以用京劇的唱腔來演繹,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哦”。在海澱區七一小學的課堂上,24名來自臺灣臺東縣的小學生,與大陸的孩子們共同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詩歌學習課。來自臺灣的趙家志老師,將詩歌的韻律、詩眼、意境等教學內容通過遊戲、互動的形式融入教學中,讓孩子們在輕鬆氛圍中掌握學習內容,與七一小學的老師們進行教學經驗交流。

  由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的2015年京臺兩地校際交流活動近日在京舉行。活動邀請了臺灣臺東縣關山的24名師生來京,開展為期6天的國學教育校際專題交流參訪。主辦方介紹,活動旨在積極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擴大京臺兩地教育行業對接範圍,讓更多臺灣地區基層中小學校師生積極參與到京臺兩地青少年大交流中來,通過分享教育成功經驗,夯實感情基礎,共同推動兩地教育教學水準的提高。

兩岸的孩子共同討論完成老師提出的問題。(台灣網  普燕 攝)

  在下午活動中,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特別邀請了臺灣關山小學和七一小學的老師分別進行了一堂國學教育公開課,為京臺兩地的教師們創造彼此分享教學經驗的條件,以期通過觀摩課程為在京教師了解島內國學教育特點,以及如何與大陸教育體制和教學內容想結合提供實際參考,共同推動京臺兩地教育教學水準的提高。

  “我們的教學方式應該更加注重實踐性和互動性”,北京七一小學校長張建芬認為,臺灣國學教育的內容相對比較豐富,老師們具有創意性的互動教學方式也值得大陸的老師們借鑒。

  北京孩子們在課堂上表現出夯實的知識基礎和緊密的邏輯思維也讓臺灣的老師們感到讚嘆。

  據介紹,除開展國學教育公開課外,活動期間,臺灣的師生將參觀故宮、長城等景點,親身感受厚重的中華歷史文化底蘊。同時,活動還將交流深入到家庭,每一名關山小學的同學將受邀到一名七一小學同學家中做客,通過體驗大陸同齡人的課餘生活和家庭氛圍,在互動中了解彼此生活習慣,探尋共同話題,結交深厚友誼。

  據悉,關山小學的24名師生都是第一次來北京,這也是關山小學建校109年以來,首次與大陸進行校際交流活動。關山小學校長曾淑玉表示,此次交流,是關山小學的一個有益嘗試,希望京臺兩地教育交流活動能夠持續下去,為兩岸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個教育經驗分享、共同提高的渠道。

    據悉,此次來京的臺東縣關山小學的學生多為在校四至六年級的少數民族學生和管弦樂團學生,為京臺校際交流豐富了主題。圖為關山小學阿美族群的同學用自己的民族語言和舞蹈,向七一小學的老師同學們表達祝福。(台灣網  普燕 攝)

[責任編輯:普燕]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