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鐵嶺市紀念“太平輪船難66週年暨張漢事跡”座談會側記

時間:2015年02月02日 09:56 來源:鐵嶺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27日下午,由鐵嶺市委、市政府主辦的紀念“太平輪船難66週年暨張漢事跡”座談會在金融會館舉行。窗外,冬日為白雪覆蓋下的如意湖景區抹上了一層金黃。會議室內,來自臺灣的太平輪事件殉難者家屬、歷史學者與遼寧省臺辦、檔案文史類專家及我市相關部門30多名代表圍桌而坐,共同回顧太平輪船難事件及受難者之一、生於鐵嶺西豐縣並有著真實版“余則成”之稱的“紅色特工”張漢。

  多年追溯,只為還原一個真實的父親

  66年前的1月27日,就在新中國將要誕生的1949年、一艘名為“太平”號、載有千余名旅客及大量鋼材的輪船,于小年夜的傍晚,熄掉所有燈火,悄悄駛離夜色中的黃浦江碼頭,開往臺灣基隆。乘客中有士紳、有官員,還夾著國共雙方的特工人員。子夜時分,輪船在舟山海域撞沉了一艘貨船後,船頭進水,沉沒在距白節山島外500米處。張漢及其特工身份、使命連同船上的900多名旅客從此深埋海底。

  就在座談會召開當天,太平輪船難的倖存者及逝者家屬聚集在位於基隆港的“太平輪遇難旅客紀念碑”前,舉行每年一度的祭奠儀式,緬懷船難中逝去的先人。“我本是該參加追悼活動的,可我覺得鐵嶺家鄉首次舉辦的這次週年紀念和座談活動意義更為重大!”從未見過父親的張和平女士雖滿口臺灣口音,言語中卻飽含著深深的父女之情及對遼北故土的眷戀與嚮往。

  “感謝鐵嶺市政府對張家的深情厚意及對我個人的幫助,幫助在西豐、開原等地尋根問祖。這是身在臺灣張家人深埋了半個世紀的心願!”張和平女士回憶,祖母不只一次對她説,“要把你爸的事弄清楚”。為此,自2008年以來,張和平輾轉兩岸,多次到哈爾濱、瀋陽、山海關、鐵嶺等地查閱檔案。在遼寧,她通過省臺辦查到了4份跟父親有關的重要檔案資料。省黨史研究室成立張漢專案組,對張漢的歷史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多方努力下才令這段塵封的歷史重見天日。如今,張漢的“紅色特工”身份已被確認。

  “一個女孩子,名字叫和平,小的時候我不能接受:我為什麼叫和平?男孩子的名字嘛對不對!”張女士説。

  66年前,就在太平輪臨出發前,張和平的母親李淑賢收到張漢從上海發來的最後一封信:“無論生男生女,你都要好好地把他養大成人。我個人的事你們不要關心……”身為軍人的張漢給女兒起了一個名字“和平”。張和平猜想,“我父親、我祖先的願望是不希望再有戰爭。”

  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

  省檔案局原局長孫成德在發言中説,在張和平堅持不懈地追溯上,固然包含了女兒對父親的愛,然而隨著張漢身份、生平事跡被漸次揭開,也讓更多的人,特別是家鄉人了解到這位“紅色特工”及其背後數代從事民族救亡活動的張氏家庭的光榮革命歷史,這卻是一件意義更為重大事情。

  省臺辦副主任李成山説,為臺灣同胞服務係職責所在。而在與臺灣同胞的接觸中,在對太平輪事件的追溯、對歷史的緬懷中,所看到更多的是人間的真情,就如同張和平女士這樣對逝者的感念和綿綿不絕的愛。如今,隨著吳宇森導演的《太平輪》電影的公映,太平輪事件浮出水面並已成為海峽兩岸共同關注的話題。

  “正如臺灣學者郭冠英先生所言,今天重提太平輪事件,必須要在中華民族的大義下談。”鐵嶺市副市長尹正偉在座談總結時説,歷史上的國共兩黨有合作、有分歧,但不論結果如何,雙方同是中華民族一家人。張漢及其家族在民族救亡過程中所作的奉獻與努力,榮耀著後輩,同時也令鐵嶺人民深感自豪。政府將考慮對張漢家族的歷史進行深入挖掘,對現存的張家祖屋居所進行有效保護,以慰英靈,並供後人緬懷。而鐵嶺與臺灣淵源深厚,近年來活動頻繁,相信太平輪船難66週年紀念活動也將成為連接兩岸的紐帶和橋梁,未來也必將在經貿、文化交流方面促成更多的收穫。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