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古稀老人自費蒐集沿黃兩岸民間戲劇 出資6萬多元

時間:2014年06月19日 14:41 來源:山西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一家人三口,兩省八縣走,民戲三十部,民歌百多首;豈圖名與利,遺産共用有,功成晉西北,名聲傳戲友。”

  這首朗朗上口的五言詩,是文化部藝術局原局長曲潤海讚嘆一位老文化工作者時寫的。老人名叫王付全,70高齡之際,自費蒐集整理沿黃兩岸民歌戲劇,為社會留住文化遺産,詮釋了一位文化人的精神追求。

  王付全1934年生在興縣一個文藝世家,能寫能畫、會彈會唱、可編可導,創作的歌曲《賀司令員到俺家》,成為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代表曲,被省政府表彰為群眾文化藝術先進工作者。

  黃河水在流淌,嘆息的是,黃河岸的民歌在日漸消失。文化圈裏轉了一輩子的他,看在眼裏、疼在心裏,“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不能在我輩眼皮底下消失,一來對不起祖先,二來更對不起後人,儘自己本事,蒐集一首就留住一首。”王付全説。

  2004年春節,老王訂了個“五年規劃”,即五年裏“行千里,走百村,訪千人”,自費走村串戶訪老藝人,蒐集民間戲劇。

  70高齡行走在晉西北山溝裏圪墚上,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但為了完成心願,他差點搭上性命。2004年秋,他聽人説,棗林村已過世的劉四珍老人有過不少道情劇抄本。他便迫不及待地向這個村奔去。還未到村天已黑了下來,又下起了大雨。因看不見路面,一下滑到一丈多深的山溝裏,跌得昏迷不醒。幸好該村鋤地的一位村民路過,才將他攙扶到村。第二天一早,他忍著全身疼痛,便投入了查訪工作。終於在這位老藝人曾居住過的爛窯洞的墻角裏,找到了被塵土埋沒的一本1979年的小日曆本,日曆本每頁背面,歪歪扭扭抄著《遊花園》《高老莊》等劇詞。

  老王蒐集民間戲劇的癡迷,也帶動了家裏人,有時兒子和他同行,有時幫他整理材料。2010年,整理道情劇《火燒草場》時,他連幹了三個晝夜病倒了:嚴重氣胸和心梗。他將兒子們叫到病床前安排工作:“民間戲劇有的還未整理,還得你們代我去完成,你們把整理出的那些劇目送到文化部門看看……”此刻的老王首先想的不是個人安危,而是民間戲劇。三個月出院後,他拄起柺棍,在兒子攙扶下又開始蒐集民間戲劇曲譜,並將23萬字的劇本整理列印成冊,寄送到省文化廳進行審閱。

  春去秋來,寒暑十易。王付全個人出資6萬多元,跑過了呂梁山上和黃河沿岸好多村鎮,走過嵐縣、靜樂、保德及陜西神木等外省外縣,採取登門拜訪、地頭求教、邀集多人座談憶詞等辦法,先後蒐集到了《五福堂》《夜宿花亭》《五龍臺》《小放牛》等民間戲劇30多部,民間歌曲100多首。

  天道酬勤,十年一劍。2012年,在省文化宣傳部門關切下,老王蒐集整理出的14本民間戲劇,以《晉西北優秀民間戲劇輯》為名正式出版。在晉西北生活過的老領導、老藝術家紛紛給予高度肯定。為了傳承晉西北文化,老王將書贈送晉陜兩省省市縣文化部門和單位。“黃河流域的民間戲劇是我們的文化之根,我想讓這些民族文化廣泛傳播。”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