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址(圖片來源於網路)
“舊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中國最高權力統馭機構的駐地,也是重慶首次發現的抗戰時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最早的城區官邸。”這是一段出自《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一書中的文字。
這幢在歷史上有著如此重要地位的老建築究竟在哪?其實,它就在解放西路14號,附近還有凱旋路電梯、復旦中學,趙二火鍋也曾經是它的鄰居。
今年8月底,你將可以在原址之上重新看到這幢老建築的風采。前天,作為老建築業主單位的復旦中學工作人員表示,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舊址的修復工作去年底啟動,目前地基部分全部完工,地面部分的復原將馬上啟動。
市文物局文物專家介紹,舊址修復完成後將分為兩部分,將有可能陳列抗戰時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各種重要文物和檔案,作為新的陳列館對市民開放。
確認身份 2008年整理民國檔案,確認其地位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位於渝中區解放西路的這幢老建築的身份,一直是個謎團,人們只知道它修建於抗戰時期,可究竟在當時有著什麼作用,少有人知。
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委會秘書長吳濤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舊址是我市首次發現的蔣介石在渝最早的城區官邸。此前,關於“重慶行營”的史料記載非常零散,直到2008年,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整理民國檔案時,它的身份才被真正揭開,文物工作者最終確認了蔣介石“重慶行營”的具體位置———現在的解放西路14號。“沒想到這片建築群居然比較完整地保留下來,是抗戰遺址普查以來的一次重大發現。”
吳濤説,“重慶行營”修建的年代大約是1935年底,當時國民政府頒定“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重慶行營”,任命顧祝同為主任,行營轄區包括川、康、黔、藏在內的整個大西南。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國民政府遷都重慶,蔣介石作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最初的辦公地點就設在“重慶行營”內,之後才搬到了位於南岸的黃山雲岫別墅。
吳濤説,抗戰結束後,1946年何應欽接任“重慶行營主任”,“重慶行營”也成了國民政府離開重慶後在四川的最高統治機構。“解放後,‘重慶行營’便從歷史舞臺謝幕,最終被人淡忘。”
修復方案 修舊如舊,能用的構件全部用上
昨天細雨紛飛,解放西路上依舊人來人往,但極少有人留意到身旁圍墻內正在施工的工地。“不曉得裏面在修啥子,估計是復旦中學的教學樓哦。”正從附近經過的章林看了看那擋住視線的圍墻説。
由於渝中區的舊城改造,老建築附近的房屋早已拆遷完畢,老居民早就搬離了這裡。因此,這幢正在重生的老房子的故事,已經越來越難找到知曉的人。其實,它就是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舊址所在地。
由於老房子已有近80歲的高齡,因此許多建築構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傷。為了讓市民能夠再次一睹這幢在重慶乃至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老建築的風采,經過全市專家的論證,決定對老建築進行落架維修。
復旦中學工作人員説:“老建築將以修舊如舊的方式,拆除一些已經無法使用的建築構件,能夠使用的構件將被全部用在正在重新煥發風采的老建築之上。”
歷經近80年的歲月洗禮,老建築之上的建築構件大多都已在歲月的流逝中老去,究竟哪些建築構件還能繼續使用呢?
重慶復旦中學工作人員説,如今老建築的地基部分所用的巨大條石全部是使用的原有材料,“這些條石被保存得相當完好,於是我們按照條石上的編號,將它們一一還原到了本來的位置上。”
老建築所使用的灰黑色墻磚也有部分保存完好,“我們初略統計了一下,大概有30%的墻磚是可以繼續使用的,它們每一塊也都有自己的專屬編號,在接下來的修繕工作中,它們將在文物保護工作人員的手中,被逐一安放到原有的位置。”
最讓文物修復工作人員們心疼的是,老建築之上的木質構件基本都已不能再繼續使用,“它們主要的疾病是蟲蛀,為了保證建築的安全使用,所以這些木質構件將被按照原貌重新製作。”
為了保證老建築未來的安全使用,文物修復專家們還在如今老建築的條石地基之下,用現在修建地基的技術進行了加築,“這樣的方式不僅不會影響老建築的整體外觀,還能讓它在未來的漫長歲月裏,安全地迎接每一位參觀者。”
歷史故事 多少重慶男兒從這裡走向抗日前線
在抗戰時期,這幢3層小樓究竟出入過哪些重要人物呢?
市文物局文物專家説,作為國民政府正面戰場指揮中心,這幢老建築和修建在它旁邊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大禮堂(現為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禮堂)見證了抗戰時期許多重要事件的發生。由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是當時國民政府抗戰時期在重慶的全國最高統帥機關、軍事指揮機關,所以集中了國民黨黨政軍各方首腦人物。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副委員長馮玉祥,參謀總長何應欽、副參謀總長程潛、白崇禧都時常在這裡出入。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這幢小樓裏制定戰略決策、籌謀作戰方針、頒布作戰命令。1941年12月2日,軍事委員會外事局在此辦公,主持對外軍事聯絡,辦理外籍軍事人員的任聘、招待事宜,並負責外國在華軍事代表與軍事委員會有關會談業務的聯絡與安排。
“一杯酒兒敬我爹,兒去當兵莫憂氣,你在家中守皮氣;二杯酒兒敬我媽,兒去當兵你莫怕,你在家中紡棉花……”71年前,在日機對重慶城狂轟濫炸之際,家園被毀、親人傷亡的山城人民,積極報名入伍,加入抗戰的行列。而他們報名入伍的地方,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吳濤説,在抗戰期間,“重慶行營”還負責組織徵兵,當時有山城熱血男兒,就是在這幾幢建築裏登記入伍的,他們排著隊從這裡東出夔門走上抗日前線。“這座建築群不僅是抗戰時期重要歷史人物的聚集地,更見證了重慶這座城市的英勇與不屈!”吳濤説。
連結>>>
蔣介石在渝有5官邸
曾家岩官邸有防空洞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搬遷至“行營”,“行營”也改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辦公用房。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行營”成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外事局,主要用於與同盟軍做軍事外交工作。抗戰後,“行營”變為西南長官公署辦公用房。
據不完全統計,蔣介石在重慶的官邸除了重慶“行營”外,還有以下4處。
曾家岩官邸:蔣介石最核心的住所,許多重大決策均在此拍板。當時,它的公開名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院內還建有防空洞,晝夜戒備森嚴,要持特別限期通行證才可入內。
林園官邸:1938年,張治中為保證最高領導人的安全,在西郊修建了一幢別墅。蓋好後,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前來參觀時讚不絕口,蔣介石為表敬老尊賢之意,就把它送給了林森,“林園”由此得名。直到1943年5月,林森去世,蔣介石才將林園收回。
黃山官邸:蔣介石在重慶的四大官邸中惟一對公眾開放的一個。
小泉校長官邸:位於巴南區南泉鎮西1.5公里。1938年秋,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從南京遷到南溫泉,蔣介石常去訓話和主持典禮。為此,陳果夫特意在這裡建成了一幢西式平房,供蔣介石臨時休息或住宿。
[責任編輯:楊永青]